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可降低外汇储备余额、调控外汇贷款过快增长
徐以升 张喆
《第一财经日报》日前获悉,自8月以来,一些主要商业银行已两次使用美元上交存款准备金,今后还将继续使用这一方式。央行的这一举措,可以降低外汇储备余额、调控外汇贷款过快增长。
央行新闻处昨日未就此向本报作出确认。
据悉,商业银行可以使用自有外汇或向央行购汇后上交,其中的汇率风险由央行承担。直接向央行购汇,不会对市场上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产生冲击。
自8月以来央行宣布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前两次分别于8月15日和9月25日执行,第三次将于10月25日执行。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该行8月15日和9月25日两次使用外汇上交存款准备金交款。
第一批按这一方式上交存款准备金的银行是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这五大国有商业在内的8家银行,第二批的范围有所扩大。
上述银行业人士表示,如果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银行取回存款准备金时可选择人民币或以约定汇率选择美元,由央行承担准备金存放期间产生的汇率风险。
截至7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37.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冻结的资金量约1850亿元。一位银行业研究人士表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所占市场份额约60%,需共计交款约1100亿元,第一批8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交款至少1300亿元。以近期汇率粗略计算,约合350亿美元。
“商业银行的这部分外汇交款,可以使用自己的留存外汇,如果自有外汇不够用,也可以直接向央行购买。”上述银行业人士对本报表示,直接向央行购买,不影响市场上的人民币汇率水平。
不过,目前商业银行的外汇头寸普遍较为紧张。截至9月底,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593亿美元,同比下降0.84%,外汇贷款余额则达到2057亿美元,同比增长27.26%,外汇贷款余额高于外汇存款余额464亿美元。其中,9月外汇存款减少34亿美元,而外汇贷款增长86亿美元。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一位研究人员认为,银行自有外汇头寸显然满足不了代替本币准备金交款的要求,银行需从央行购汇,这将起到减少外汇储备余额的作用。
根据央行数据,8月、9月外汇储备增长突然放缓,而这两个月各有一次存款准备金交款。外汇储备7月增长526亿美元,8月、9月分别增长234亿美元和250亿美元,8月、9月增速几乎是前7个月平均增速的一半。此外,8月、9月外汇储备增长低于当月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汇资金流入之和。
有商业银行人士认为,此举可以起到限制外汇贷款过快增长的作用。央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各项外汇贷款增加370亿美元,同比多增高达252亿美元,外汇贷款同比增速高达27.3%,远高于17.1%的人民币贷款增速。在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曾提示商业银行的货币错配风险。
按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的表述,国家外汇管理局储备司负责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同时经批准受托经营央行外汇存款准备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