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股市“晴转阴”:超跌中低价股如何救赎?

2007/11/9 第一财经日报 阅读:2125

立冬日的股市确实有点“冬天来了”的味道,无论是蓝筹指标股还是中低价股一律向下突破,投资者的利润遭到反复清算。

短线投资者陈克升感到市场越来越难赚了:“我甚至感到有一点当年2245点下来的感觉,同样是高位震荡却如同逆水行舟,看似市场仍有不少机会,每天涨停的也不少,但无论你怎么努力,最多赚点小钱,如果嫌少稍微一犹豫不离场的话马上就会倒贴进去更多,难道市场真的就这么走熊了?”
 
陈克升的沮丧心态或许是许多驻扎在场内不愿离去的投资者的真实写照。市场一改牛气冲天的景象,走出了投资者最不愿意遭遇的阴跌加暴跌模式。此前10月末的三天上涨虽然颇有声势,一度还触及6000点大关,但最后市场却是加速走软。与以往有所不同,这轮下跌中蓝筹指标股与基金重仓股是主要杀跌动力,因此指数的缩水也显得格外骇人。

但在职业投资人士秦少兵看来,指数的骇人更多的是一种视觉和心理面上的震慑效果:“其实我们稍微统计一下就能够发现,10月25日、26日许多中低价股杀出恐慌性低点,那时的沪市点位还在5500点以上,但到昨天沪市创下新低,大多数中低价股离前期低点还有一段距离。中低价股群体与大盘指数的背离很明显,那些近期只看指数而恐慌性抛出中低价股的投资者显然被忽悠了。”

之所以中低价股近期走势强于蓝筹指标股和基金重仓股,秦少兵认为是前期“弱极而强”使然,甚至有一部分品种已经不看大盘脸色而走出独立行情,比如水泥板块中某些个股迭创新高。他告诫投资者:“现在绝不应该光看指数的下跌,而白白抛出手中的中低价潜力筹码。很可能由于短期下跌惯性你觉得抛对了,但几个月后一回头,发现又割在了山脚下。”

“在不甘寂寞的场外资金中,应该会有相当一部分瞄准了那些积弱已久、几无主动性抛压的中低价股,从中挖掘金矿,以备战明年的行情。这就是我近期关注中低价股的原因。”他表示。

如何挖掘超跌低价股机会

陈克升选择抢反弹的多是那些价格偏低、有重组预期的低价股,“一般打出一个低点后,我看到经过几天筑底确认没有杀跌动能,哪天一放量上攻就第一时间抢进去,基本上不会吃套。但这些股票质地都比较差,一些甚至亏损,所以不敢在手中拿太长时间。我认为在极端杀跌情况下低价股机会很显著,但市场一旦稳定下来,投资者还是应当选择那些行业和质地不错、业绩增长前景清晰的品种持有。”

秦少兵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按照跌幅深度和绝对价位等思路来做低价股有着浓厚的投机色彩,并不值得推荐,“我认为不仅是低价股,投资者更应该关注一些绝对价位不高的二线股,尤其是其中的科技股以及一些具备独特题材的品种。它们在蓝筹的疯炒行情中与低价股一起被市场冷落,现在也被一并归入所谓‘八’阵营而陪同那些因业绩差而下跌的股票一起调整,这是不公平的,市场一定会改变这种扭曲局面”。

他认为,所谓“八”阵营同样内部也会有“二八”之分,“我预计明年的行情会出在‘二’中的20%和‘八’中的20%品种中。投资者获利难度肯定会加大,别再指望随便选一只股票就能赚钱了,选错股票又不尽早止损的话将会赔得很难看”。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市场有在板块轮动中向中小型公司进行切换的趋势,投资者应当把握机会以寻求阶段性的超额收益,“中小型公司在发展和走势上则更多地存在特异性,一些中小型公司往往因为处在成长期而具有快速扩张潜力。三季报公布后,中小型公司业绩预测中的一些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迅速下降,这有利于通过基本面研究来挖掘在公司成长上具有超越性的投资标的”。

相关

从沪指上一个阶段低点(10月26日)至昨天

中低价股表现相对坚挺

程远

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从上一个阶段低点(10月26日,沪指收盘在5589点)至昨天(11月8日,沪指收盘5330点),其间沪指下跌4.6%。

剔除ST股,昨天收盘低于10元的所有419只A股中,在此期间跌幅超过4.6%的70家,占16.7%,说明约83.3%的10元以下股这段时间跑赢沪指。这期间平盘及上涨的达266家,占63%,涨幅超过5%的有104家,占25%。

剔除ST股,昨天收盘低于20元高于10元的A股有540家,其间跌幅超过4.6%的153家,占28.3%,说明约71.7%的20元以下10元以上的股票这段时间跑赢沪指。

剔除ST股,昨天收盘高于20元的A股有366家,其间跌幅超过4.6%的171家,占46.7%,说明约53.3%的20元以上的股票这段时间跑赢沪指。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