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天获颁“双证”!长城汽车入选自研大模型优秀案例和《汽车智能体》牵头编制单位
2024年11月29日,自研大模型应用项目,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联合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举办的大模型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入选“样板间工程”优秀案例,同时获得《智能体技术要求与评估方法 第6部分:汽车智能体》(以下简称《汽车智能体》)牵头编制单位证书。
01
牵头编制《汽车智能体》
全面升级Multi-Agent技术框架
过去的智能座舱服务,汽车机器人在识别到用户需求或指令后,会调动对应的功能控制模块来满足用户某一方面的使用需求,我们将这一链路称为单Agent。而在实际用车过程中,用户的用车需求可能涉及到多个功能控制模块,单Agent的链路就无法同时调动多个控制模块、让多个模块彼此配合、在同一个场景下为用户提供服务。
因此,Multi-Agent(多智能体)技术的应用就逐渐成为未来座舱智能化的重要趋势。多智能体的协同运作,通过自主规划、长短期记忆、多模态感知、自主行动以及外部工具调用等技术能力,可以为驾乘人员提供高效智能、个性化的服务,使座舱从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逐步演化为出行过程中的“智慧伴侣”。而Agent具备的自我反思机制与模仿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的变化;强化学习与无监督学习机制则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不断优化策略,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场景服务。目前长城已完成单智能体向多智能体的技术框架升级。
从24年6月份开始参与《汽车智能体》标准的起草和编制工作,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依托自身成熟的汽车智能体开发经验,对标准智能体评测内容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02
入选“样板间工程”优秀案例
自研大模型开启批量落地模式
同时,大模型布局已初见成效。此次大模型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自研大模型经过多轮专家评审,成功入围第一批大模型“样板间工程”,这标志着自研大模型的产品规范性与先进性在行业中获得认可,将在规范的技术导向下持续进行AI体系的标准建设和产品的落地应用。
通用的开源大模型受数据及算法的限制,无法精准覆盖汽车用户的用车需求,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基于企业端及车端用户应用需求分析,一方面将企业积累的造车知识、行业标准和研发数据,以向量化处理的形式存储在知识库,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精确复用,为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用户用车提供了更高效的AI工具;另一方面通过 AI 平台持续开发具有竞争力的自研模型,包括知识问答大模型、文生图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语音标注大模型以及代码大模型等等,并陆续上线交付。
以知识问答大模型为例,长城内部企业知识库信息庞大,在知识问答大模型上线前,员工检索文档信息较为繁琐,需要多层筛选才能找到需要的内容,检索耗时长。知识问答大模型与企业数字化整合上线后,员工知识获取渠道升级,只需要以自然语言输入想要搜索的内容,大模型就能进行意图识别,做到对企业数据的精准搜索和反馈,大大提升员工对各种企业知识搜索的效率。
未来,将不断探索大模型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场景及方向,为用户出行全场景和企业智造全链路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AI产品,助推汽车行业的 AI 智能化发展与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