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企业资讯 > 正文

全新ES8掘金行动:前备舱使用率高达97%,真正成为高频刚需

2025/10/24 中电动车网 阅读:285

『导读』全新ES8掘金行动:前备舱使用率高达97%,真正成为高频刚需

在9月20日的NIO Day 2025上,斌哥提到全新ES8的230升超大感应式电动前备舱时说:“从100多升的前备箱升级到200多升的前备舱,是技术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区别。数据也显示,对于大三排SUV来说,前备舱不是偶尔应急,而是高频刚需。”

国庆假期期间的用户调研印证了这一点——全新ES8车主的前备舱使用率高达97%。这意味着在全新ES8上,再次实现了革命性的「空间自由」。

过去,前备舱只是「能装」,但并非「常用」。100多升的空间,也许能放几双鞋、一包工具或几瓶水,却无法成为日常出行的习惯。真正能让用户「每天都想用」的,是一个既足够大、又足够方便、还能让人信赖的空间。

全新ES8的230升超大感应式电动前备舱,正是这样一个转折点。

纯电不是万能词

极致集成「省」出大空间

对用户而言,车辆不仅是出行工具,更是日常生活的延伸空间。在传统燃油车上,发动机、变速箱、散热系统占据了前舱的绝大部分空间,后备箱在满载时往往捉襟见肘。很多人不得不在「载人」与「载物」之间做取舍。

纯电平台带来了重新分配空间的可能,但它并不是「自动」多出一个前备舱那么简单。要让它变得真正好用,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空间足够大、布局足够合理、使用足够高频。这是一场从工程架构到底层逻辑的系统挑战。

在全新ES8的产品定义阶段,团队没有只盯着数字。他们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前备舱做到多大,才算真正改变用户习惯?

答案出现在大量的用户调研与场景复盘中。100多升的前备舱,往往只能放几个随身小件,用户使用频次低,更多是应急空间。而当容积突破200升门槛,可以同时放下两个20寸行李箱和一个随手包——超市采购、短途家庭出行、露营储物、代驾设备,都能轻松覆盖。使用频次,从「临时」变成「常态」。

200升,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也是从「能用」到「好用」的分界线。

纯电带来了布局自由度,但是纯电不是万能词,实现前备舱容积200升以上,真正的难点在于「极致集成」。在全域900V高压架构下,几乎重新设计了前舱的一切。

  • 前电驱与电控高度集成化:采用自研高集成化900V 180kW前电驱,且实现电控模块紧凑化设计(全域采用电子保险丝,更加安全,更高效率)。工程师紧凑布置电驱和电控模块,将「占位」尽可能做小,让出更多前舱垂直与纵向空间。

  • 热管理模块再造:冷却模块高度集成并向后倾倒60°角(行业最大),空调箱采用横置箱体和侧置鼓风机的创新方案,热管理控制模块全栈自研并高度集成。每一次结构调整,都在为空间「挤出」新的余量。最终,冷却模块倾斜布局释放约80升、横置空调增加50升、全自研热管理控制模块再增加50升。

这是一场长期的加减法:在结构上「减」,在效率上「加」。从「腾出空间」到「构建集成系统」,研发团队用了整整一年。

他们在一次次热仿真、流场优化、电磁兼容与密封性校准中,让性能、可靠性与空间效率达到平衡。最终,在不牺牲动力性能、不降低散热能力、不影响碰撞安全的前提下,把全新ES8的前备舱做到230升,相当于一台小型家用冰箱,且空间规整方正,每一寸都被充分利用。

把「能装」变成「好用」

空间的大小只是第一步,「好拿好放」才是决定使用频率的关键。

贴合人体工学的「抽屉式」取放体验

的工程师在反复测试中发现,前备舱的「门槛高度」直接决定了使用频率。如果用户需要频繁弯腰取物,一次操作后就可能放弃第二次。

于是他们把门槛做到更低。开启前备舱时,联动空气悬架下降,门槛高度降至813mm,无需弯腰即可存取物品。

配合近1米宽的最大开口、503mm的最大深度,整个取放过程像拉出一个巨大的抽屉,用最自然的姿态解决最频繁的动作。而要做到这些,每一处尺寸优化都经过工程容差、人机动作学和材料疲劳寿命计算,确保体验自然舒适。

十种交互方式:覆盖全场景

一个再大的前备舱,如果开启方式不合适,使用频次也不会上去。全新ES8前备舱的「好用」,也来自交互设计的得体。

为前备舱构建了10种开启、8种关闭的覆盖方案,包括车标按压(压电陶瓷PZT)、脚踢感应、车外/车内语音、敲击开启、远程App与钥匙近场、内部实体按键等。其中多项突破固有技术,不管车外、车内,车附近、车远处,都能轻松优雅地操作。

研发团队的初衷是:“每种场景,都有一个得体的开启方式。”比如抱着多个快递盒子时,用脚踢感应开启;撑伞时,用语音控制;家人等候时,车主可在车内通过NOMI代开。

这些交互设计的复杂之处,不在「方式多」,而在「多方式的一致性」:信号逻辑、误触率控制、低功耗待机与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均需软硬件联合验证,达到车规级稳定性。

Logo背后,一片14层的压电陶瓷

在全新ES8的前备舱Logo下,还隐藏着行业首创的压电陶瓷开关。它既是Logo,也是按键,更是对细节的打磨和坚持。

研发团队一开始就想避免传统机械按键的割裂感。机械开关需要物理结构、线缆和防水罩,这不仅破坏外观,也容易积灰老化。于是他们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压电陶瓷。

这块陶瓷由14层PZT(锆钛酸铅)材料构成,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高端设备的材料:

  • 它用于EUV光刻机的纳米级位移平台;

  • 用于机器人手部的触觉感知系统;

  • 也用于航天陀螺仪与精密光学镜组。

它能感知微米级形变、在毫秒内响应,并能承受40万次按压。把这种材料带进汽车,让用户获得MacBook触控板般的「虚拟按压感」——指尖按下去,会有轻微振动反馈,却没有机械结构。

更重要的是,这块Logo还能防误触。高空坠物、网球弹击、甚至高压水枪持续冲洗,都不会触发误开。它能区分「轻触」与「意图按压」的细微差别,这正是压电陶瓷的精妙之处。

“一个Logo的背后,其实是一整套触觉算法。”研发工程师说,“我们希望用户按下去的一瞬间,就能感受到式的优雅。”

把「好用」变成「放心用」

任何一个能被频繁使用的车载空间,都必须在安全上做到全周期无死角。前备舱面对的安全场景既有结构碰撞,也有被困、挤压与行人碰撞情形。因此,全新ES8做了一整套防护体系,让每一次使用都可感知、可防护、可逃生。

多重防夹与主动保护

全新ES8在结构上设置双重防夹,通过前盖区域的霍尔防夹系统,加上两侧的压力防夹条,形成整个前机盖区域均有防夹保护。

  • 物理压力防夹条:两侧设有压力防夹条,能够识别至20N级别的压力变化并立即中断关闭动作并反弹,有效避免伤害发生;

  • 霍尔防夹系统:整个前盖均采用霍尔传感防夹,结合电流变化来识别异物夹入,形成覆盖整个前机盖的有效保护。

应急逃生

前备舱内部还设置有应急逃生开关,且显示清晰瞩目,如小孩子不小心钻进前备舱意外被困,按一下开关就能开门自救,极端情况也能脱险。

被困前备舱内的视角

主动机盖弹起与结构防护

全新ES8配备全球首创主动机盖弹起功能:在碰撞预判的半秒内,自动将前机盖弹升,为行人提供缓冲。相较传统火药式弹簧,这套系统响应更快、可重复使用、无需维护。

此外,前舱结构采用「3+3多维环状」体系:垂向三层、纵向三层环状梁,经过624轮正面CAE仿真,碰撞传力环环相扣,实现最高约30吨横向支撑,前舱缓冲距离提升至830mm,前排乘员冲击强度降低约23%。材料选择、焊接工艺、铰链与框架刚度都在保护乘员与保留前舱空间之间取得平衡。

把前备舱「装得下」这件事,转化为可以被高频使用、值得信赖的体验结果,不只是工程能力的展示,更体现了的产品哲学:从用户日常出发,通过系统化工程创新让体验发生跃迁,而非为技术而技术。

前备舱不再是附加空间,而是一种全新使用逻辑。正如斌哥所说,100升和200升不仅是体积差异,更是工程能力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分界线。

的目标,是持续推动这条界限向前。全新ES8的前备舱,正是在这种逻辑下交出的一份答卷。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