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鼓励增加支农信贷措施:
●允许部分农信社提前支取特种存款
●继续对农信社执行相对较低的准备金率
●调增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
●涉农商业汇票优先办理贴现和再贴现
●运用利率杠杆增强农信社发放“三农”贷款动力
●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
在执行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人民银行对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区别对待”,在支农再贷款、存款准备金率、特种存款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支持即将开始的春耕备耕。
央行日前发布的《关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春耕备耕增加“三农”信贷投入的通知》(下称《通知》)指出,在落实从紧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应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引导各金融机构在控制贷款总量的前提下,合理优化信贷结构,适当控制非农贷款,优先保证“三农”信贷需求,确保涉农信贷投放比例明显提高。
为保证支农信贷投放的资金需求,央行允许部分农信社提前支取特种存款。
去年10月23日和12月27日,为全面收紧信贷,央行对农信社和城商行在短时间内两次启动近20年未用过的特种存款。一位农信社人士昨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两次认购特种存款的确使该社2007年底的资金比较紧张,“好不容易营销来客户,却没钱可贷”。
根据《通知》,对已办理特种存款,同时涉农贷款比例较高、支持春耕资金不足的农村信用社,可根据其增加支农信贷投放的合理资金需求,提前支取特种存款,并按其实际持有期限对应的特种存款利率标准计付利息。
同时,央行将继续对农信社执行相对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强化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
1999年11月至2006年8月间的4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中,农信社6%的水平始终没有变动,从2006年11月15日开始随着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上调,目前农信社执行11.5%的存款准备金率,比其他金融机构低2.5%。
根据《通知》,央行将继续发挥支农再贷款的引导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和粮食及大宗农产品主产区调增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将支农再贷款集中用于春耕生产资金不足的地区。截至目前,央行对全国农信社累计发放的支农再贷款已经超过1.1万亿元。
此外,为加强对“三农”和涉农企业的资金投入,央行指出要充分发挥再贴现工具的结构调整作用,对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经营企业签发、持有的票据和农副产品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环节的票据,各金融机构应优先给予贴现,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优先办理再贴现。
针对“三农”贷款风险高的特点,《通知》特别强调要运用利率杠杆增强农村信用社发放“三农”贷款的内在动力,引导农村信用社灵活运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按照市场化定价原则合理确定利率水平。目前,农信社的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的0.9倍至2.3倍之间浮动。
《通知》还指出通过多种方式扩大支农信贷资金的来源,包括引导邮政储蓄银行与农村金融机构以办理大额存款协议的方式将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使用,以及支持涉农贷款投放比例较高的农信社优先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相关
还贷困难的奶牛养殖户符合条件可延期还款
记者9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央行、银监会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对于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期间,因非主观因素发生还贷困难的奶牛养殖户,其逾期贷款视困难情况可予以展期,具体展期期限由贷款银行自主决定。经贷款银行同意展期的逾期贷款免收罚息。
通知要求央行各分支行,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强和改进支持奶业健康持续发展,做好相关金融服务工作。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奶牛养殖户、奶农合作社和奶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信贷申请,相关金融机构要加快审批进度,对已审批的项目要抓紧落实信贷资金。
此外,通知要求央行各分支机构和各地银监局加强对辖区内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和投向的动态跟踪监测,指导金融机构适时了解和掌握借款奶牛养殖户、奶农合作社和奶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借款用途,加强贷款运行跟踪监测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资金挤占挪用和产生新的不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