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CPI创11年新高 通胀高热“烤”宏调

2008/2/20 第一财经日报 阅读:2915

如同市场所料,1月CPI升至了7.1%,达到了11年以来的新高。不过,随着暴风雪和春节结束,CPI可能在2月冲击新高后回落。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数据。其中,城市上涨6.8%,农村上涨7.7%;食品价格上涨18.2%,而非食品价格上涨只有1.5%。

CPI或再创新高

从数据来看,节日消费以及1月中旬开始的持续的雨雪冰冻天气成为推动CPI上涨的力量。由于交通运输中断、蔬菜等作物受灾,导致了新鲜蔬菜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当月鲜菜价格上涨13.7%,涨幅比上月提高了4个百分点。

但1月CPI 7.1%的涨幅或许还不是年内出现的最高值。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昨日的报告中认为,鉴于雪灾发生于1月末,其对于交通物流造成的破坏在2月份持续,加上农历正月期间CPI环比通常较高,2月份CPI还将在7%以上甚至创新高。 

高盛在昨日发布的报告中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高盛认为,雪灾对于通胀的影响尚未完全体现在1月份通胀数据中,因为雪灾发生在1月底,而消费价格数据来自定期抽样调查,因此价格指数在价格急剧变化的时期普遍有滞后倾向。预计2月的CPI甚至有接近两位数水平的可能。

观察昨日公布的数据可以发现,非食品价格的涨幅已经开始了快速突破。其中,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2%。居民的消费品价格上涨8.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显示通胀还在蔓延发展。

“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按其持续性可以分为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雪灾、节日消费等因素的出现放大了CPI的涨幅,但其对CPI的影响是短期的。”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国际商品价格上涨、消费的启动、流动性的推高、原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还将指向价格上涨的方向。”

但就CPI中非食品消费品而言,包括服装、家电、西药、汽车、手机的价格增幅比较平缓,而水电燃料、租金、装修、文娱、旅游、家庭服务、中药、车辆维修、交通费用则出现了显著增长。

哈继铭表示,上述现象说明,中国非贸易品价格通胀将全面赶超贸易品价格,显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显现,说明人民币实际汇率进入升值通道。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薛建淮对记者表示,如果顺应上述趋势,非贸易品价格的增长将有助于拉动要素从贸易品部门向非贸易品部门流动,从而缓解目前的经济扭曲现状。

高热只是暂时的?

但对未来的物价走势和政策取向,各研究机构并没有统一的意见。

李慧勇认为,未来3个月CPI涨幅都将维持在7.5%左右,即使考虑到短期因素的弱化和去年基期的影响,5、6月份CPI涨幅将有所回落。上半年总体上物价涨幅将保持在7%的水平。

他认为,由于通货膨胀率迅速提高,实际利率已经下降到-2.9%的水平,再次加息势在必行,预计一季度利率将提高1次。

而雷曼公司昨日公布的报告则分析说,因为由雪灾所带来的暂时性交通不畅将消失,通胀将从3月开始减缓。从二季度开始,由于国内食品的增加将缓和供需平衡矛盾,CPI将逐步回落,在二季度增幅为6.0%,在三季度为3.4%,在四季度为1.1%。

他们认为,2008年整体的经济前景仍然较为暗淡,央行需要预先估计并准备可能到来的下滑。在他们看来,如果央行真的要加息,那么它将只提升短期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让长期利率保持不变。

由于美国已经使联邦基准利率在1月下调了75个基点,限制了中国加息空间,同时加息对调整由于雪灾所加剧的通胀压力也是效果有限。

哈继铭认为,治理成本推动型通胀须对症下药,政府需要在通货膨胀和汇率升值之间作出平衡和选择,加快升值以抑制通胀,同时加大对居民的有效补贴。

CPI高涨 国际投行分歧宏观经济走势

舒时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CPI数据之后,香港多家国际投行陆续发布评估报告,大部分分析师认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货币紧缩的政策,以控制通胀风险。

摩根大通发布的评估报告称,高达7.1%的CPI增幅为11年来之最,其主要驱动力量仍为食品价格,而非食品通胀仍属稳定范畴。

摩根大通大中华区经济研究分析师吴向红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预计在未来两至三个月内,中国的CPI增幅仍会在高位,但她乐观估计,今年年中时,中国通胀情况将会得到控制。“今年全年的涨幅应该同去年差不多。”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也认为,真正的风险还在之后几个月,中国通胀水平有可能再创新高,因为有不少农产品1月的下半月才开始涨价,所以1月数据还未完全反映实际情况,这将在2月完全体现出来。

和摩根大通不同的是,马骏的看法并不乐观。他认为,2月几乎可以断定还将创出新高,3月也不排除再创新高的可能。因此货币紧缩政策不应放松,即使放松将来也需重新收紧。马骏认为形势相当严峻,至少还需要进行一至两次加息,同时限制农业相关产品出口。其报告称,如果通胀仍得不到有效控制,有20%的可能会升至8%~9%,届时将有更强烈的货币和紧缩政策出台。德意志银行已经将今年全年的CPI预测上调至6.4%。

另一投行雷曼兄弟的报告则大体上与摩根大通看法一致。雷曼认为,2月份CPI将见顶,3月份会开始放缓。此后第二季、第三季及第四季度逐步回落。

对于中国政府目前主要通过缩紧银根及价格管制等配套措施来控制CPI增速,吴向红认为,当前情况下,中国政府可能需要进一步使人民币升值,以减缓通胀压力。她预计今年人民币将持续稳定升值,到年底有可能升至1美元兑6.3元人民币水平,届时通胀压力也将趋缓。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估计,中国不会长时间实行价格管理,但由于新公布的消费物价指数仍高企,预料未来两至三个月内地政府仍将采取价格管制措施,但若今年下半年通胀率有所回落,中央或会放宽各项价格管制,当中包括电力价格。

李晶认为中央过去的政策对抑制通胀有效,但是由于近月天气恶劣,大部分农作物失收,才令食品价格上扬。

至于外界普遍关注的利息率问题,汇丰银行执行董事王冬胜在昨天的记者会上表示,未来内地可能会继续有宏调政策出台,但未必要考虑人民币利率的提升。在美国面临经济衰退而不断减息的情况下,如果中国持续加息,双方息口扩大,会进一步吸引游资进入内地,令人民币汇率受压。王冬胜认为,内地可考虑其他方法进行宏调,例如要求银行提升资本金以及收紧借贷等行政手段。他提醒说,如果加息过急,可能会对企业造成打击,也会令失业率上升,对稳定人民币汇价也有压力。

商务部:灾情对食用农产品供给影响将逐步显现

陈达

商务部昨天表示,由于农业生产恢复需要一定周期,此次灾情对食用农产品供给产生的影响将在后期逐步显现。

在昨天下发的《关于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市场供应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中,商务部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坚持保障市场供应和恢复重建两手抓,努力将灾情损失和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确保商品市场平稳运行。

商务部要求各地指导和支持工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流通企业和运销大户,发挥其采购、销售和物流网络优势,积极组织货源,扩大主销区企业的商业储备,增加应急供给保障能力,切实做好市场供应,特别是“两会”和奥运会期间的市场供应工作。

事实上,根据商务部昨天发布的监测数据,上周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跌0.6%。商务部重点监测的58种主要商品中,与前一周相比较,价格下跌的有31种,占53.5%;持平的有5种,占8.6%;上涨的有22种,占37.9%。

随着南方灾情的逐步缓解,全国大部分城市蔬菜批发价格继续呈回落态势,上周跌幅为1.1%。粮食价格平稳,其中,小包装大米、小包装面粉零售价格均与前一周持平。

尽管如此,在今年1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中,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同比上涨了18.2%。

为了降低灾情对今后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通知》要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长时间低温、雨雪冰冻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充分利用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对城市和农村市场鲜活农产品购销情况的监测力度,重点关注主销区和主产区鲜活农产品买难、卖难和价格异常等问题。对于拐点和可能出现的异常波动,及时作出预警。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