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日报》记者报道,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到交警部门进行电动自行车和燃油助力车登记上牌的人络绎不绝,非机动车管理问题,成了此间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近年来发展很快。据初步统计,目前安徽省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150万辆。电动自行车、燃油助力车缺乏管理,产生了交通安全隐患、扰乱道路交通秩序、难以打击盗抢非机动车犯罪等诸多社会问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加强对非机动车的管理被推上日程。于是,《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授权省政府对非机动车的管理作出规定,省政府遂制定《安徽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明确了应登记的4类非机动车,并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但是,这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电动自行车、燃油助力车标准不明确等诸多问题,登记管理工作一度延缓下来。之后,安徽省公安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工商局和中国保监会安徽监管局联手,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结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先后制定了多项规范性文件,规定于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启动非机动车和燃油助力车登记上牌工作。
自启动登记上牌三个多月来,很多人都抱着观望等待的态度,加之雨雪天气的阻碍,致使各办证点冷冷清清。春节期间,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专门设立窗口为群众提供服务,但7天时间,仅登记了28辆电动自行车。截至目前,安徽省登记的非机动车只有20多万辆,仅占全省非机动车社会保有量的七分之一。但是,随着3月1日“禁令日”的临近,非机动车主登记上牌的热情突然空前高涨,致使各办证点人满为患、应接不暇。群众办证由冷变热,给公安机关造成了一大难题。
针对非机动车主办证难的问题,目前,公安机关除采取增设办证点、延长办证时间,组织民警进企业、学校、社区预约上门服务外,安徽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还积极制定相关的人性化执法措施,以缓解办证高峰期形成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