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短缺经济时期“老三大件”的中国自行车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阶段转折时期,经过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获得了跨越式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国自行车行业正以崭新的姿态,前所未有的活力,开创着无限美好的未来。为进一步了解中国自行车行业在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的新变化、新目标、新举措,本报特别采访了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王凤和。
行业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
记者:作为中国轻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对促进中国轻工业发展和战略转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行业的专家和协会领导人,您能介绍一下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新特点、新趋势吗?
王凤和:自行车行业是一个很具体的行业,在中国轻工业里是一个小行业,与皮革、家具等行业相比,产业链比较短,范围也比较窄。但是,中国是自行车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出口大国,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中国自行车行业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自行车产品单调、技术含量低,自行车企业都是国有企业,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改革开放以来,自行车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原有国有企业焕发了青春活力,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不断壮大。各企业积极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机制,有力地推动了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如今,中国自行车行业已经形成了整车与零部件齐备、产品品种和档次齐全、配套完整的生产体系。
1978年中国自行车年产不足1000万辆,而如今中国已经是自行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自行车的社会拥有量约5亿辆。2007年生产8700多万辆,年产量占世界自行车总产量的1/3强,整车出口5622万辆,约占世界贸易总量的60%以上,产品销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改革开放,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纷纷加入自行车行业,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活力,特别是一些比较先进的外资企业,对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自行车的款式、花色、质量、档次都有了质的飞跃。八十年代以前国内的自行车几乎都是“黑老虎”,仅有的几种彩车也多是粉色、蓝色、绿色,这些彩车用不了多久就会褪色。而如今,自行车的“品种+花色+型号”差不多有上万种,轮径为16英寸到28英寸的各类小轮;大轮车;分男车女车;各种颜色的车;普通型、载重型、轻便型、运动型、竞赛型、特种型自行车;儿童车,电动自行车等;高中低档齐备。丰富的自行车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人们的各种消费需求。
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企业生产管理的革新,生产管理逐步进入现代化。新世纪的中国自行车行业在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了计算机联网、使用三维设计开发新产品。许多企业还建立了市场监控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的鼓励政策让自行车行业受益于全球产业转移。台湾、日本等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国自行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
品牌+渠道是国际化的抓手
记者: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出口量占产量的2/3以上,面对如今的国际贸易新形势,我们的企业是如何开展国际化战略的?
王凤和:与有些行业不同,虽然目前中国自行车企业众多,竞争激烈,但是自行车仍然是一个朝阳行业,在全世界的市场一直在扩大。虽然去年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政策,人民币升值以及原材料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了出口贸易,但是就自行车行业而言,2007年出口量比2006年仍然持续增长,实现了平稳发展。
然而新的国际贸易形势也给中国自行车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打造品牌竞争力。日本的一辆车到美国可以卖300美元,而中国的自行车多数在36美元以下,许多国家对中国自行车已经形成了“中低档、便宜”的定位,这对中国企业国际化非常不利。前两年我们去日本考察,日本的自行车经销店基本上没有中国牌子的自行车,多数中国车都是“贴牌”。所以,中国企业要在国际上站住脚,就必须要打造过硬的国际品牌,在质量、档次和影响力上都要有质的飞跃。但是仅有品牌还远远不够,还要拓展国际销售渠道。没有销售渠道,就只能“贴标”,跟着人家的渠道走。开拓渠道就必须要开发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产品,把产品的质量档次提上去,而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所以对于企业来讲,一定要有一个长远性考虑,有一个战略性规划,高瞻远瞩,运筹未来。
技术创新是强企之路
记者:您认为中国自行车企业打造品牌的关键是什么?
王凤和:是技术创新。经过近100年的发展,自行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代步工具,它已经扩展到运动、健身、时尚、环保等各个领域。自行车也不仅仅是低收入人群的选择,现在在许多国家,自行车深受白领、高收入人群的青睐,这些人群已经逐渐成为自行车消费的主力。随着健身、环保、运动等理念的发展,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因此,中国的自行车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技术创新、开发出更新颖、更高档次的自行车是必然之路。
就目前来说,虽然市面上自行车品种繁多,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高消费群体的需求,“量身订做、量体裁衣”已经成为高档自行车发展的一种潮流。欧洲人和亚洲人不一样,按照人家的尺寸生产出来的产品,泊到中国就很不适合我们,因此,生产出更安全、更舒适,更适合特定人群的自行车成为自行车企业创新的方向。
在许多国际知名的自行车厂家里,研发费用占到销售收入的8%,而国内企业能拿出3%~4%的比例用来研发就相当不错了。然而人家的销售额比我们企业的销售额高多了。不过可喜的是,现在很多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开始转变观念,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产品档次,争创国际品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我们的口号是“中国自行车行业要由大变强”,变强的指标至少是要有几个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品牌,企业有自主研发,有档次较高的产品,这也是对行业发展的要求。
奥运带给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记者:第29届奥运会将于8月在北京开幕,您能谈一谈奥运会给中国自行车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么?
王凤和: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奥运会的召开将极大地振奋民族精神,同时也将激发全民健身的热情,有利于自行车文化的推广和自行车运动的普及。随着全球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和北京2008绿色奥运的高标准,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将随着奥运的临近大幅增强,骑车出行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自行车作为零污染、零耗能的交通工具之一,对于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日前,我们曾经与北京市统计局商洽,开展一次自行车使用普查,这样的调查不仅有利于自行车行业,而且也能调查人们对节能环保的认识水平。
为迎接奥运会的到来,我们正策划配合无车日开展骑车周等活动,鼓励大家骑车出行。近期,协会还将组织“骑向北京2008”的一个活动,拟计划组织志愿者从秦皇岛、天津、青岛等几个奥运城市出发骑向北京,沿途传播环保理念,发放环保宣传册,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和健身意识,鼓励大家少坐车多骑车。
节能环保,可持续协调发展是中国的发展战略,也是新世纪的主题,我们的企业只有顺应大势,正确把握国际经济形势,把握行业发展规律,努力推动技术创新,重视人才培养,优化企业管理,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自行车协会
中国自行车协会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全国性组织,是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社团法人。她由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其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及与其相关的生产、商贸企业,科研、教学单位和地方性协会自愿组成。
协会现有团体会员近500家,年产量和出口量均占行业总量的80%。协会的宗旨是:集行业之力,办行业之事,为行业服务,促行业发展。协会的工作围绕“为会员服务,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展开,主要业务包括:向政府有关部门呼吁反映会员的合理愿望与诉求,宣传贯彻政府部门与行业相关的方针政策,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行业调查,研究行业发展方向,向政府部门提出制订行业发展规划、经济技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建议并参与有关活动;参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技术、安全标准的制订修订与宣传贯彻工作;为会员提供国内外信息和咨询服务;协助会员组织职工职业培训;协助会员开拓国内外市场,组织参加国内外展览会等交流活动;与国外相关组织保持对话沟通机制,宣传中国自行车行业;在各种国际贸易纠纷中起协商、组织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