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为国内的假洋品牌寻根寻祖寻找自我

2008/7/28 世界品牌实验室 阅读:4040

逛店的时候,常常听到导购这样介绍自己的品牌:“我们是法国品牌。”或是:“我们是意大利品牌。”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心里就会生出莫名的悲哀:明明是土生土长,明明是出类拔萃,却非要办个外国假户口,心里才能够踏实下来;否则的话,就自觉永远比别人矮三分。

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吴洪教授显然也注意到这种怪现状:原本是很乡土、很中国的品牌,却偏偏请来洋模特做广告。

“无形之中,就连审美标准都改变了。”吴教授对这种做法很不解。

让吴教授不解的现象还有很多:有一些品牌,你若是从中文名称看,根本就弄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而要从外文名称解读,那就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就连企业主自己也不甚了了。更有甚者,在品牌名称前特意加上“香港”或是“法国”、“意大利”之类的属地,生怕人们不知道它不过就是一个从未出过洋的假洋鬼子。

对于中国服装界的这种怪现状,吴教授曾借用萨义德的后殖民主义概念加以诠释。他认为,中国服装正处在后殖民主义时期,规则是人家制订好的,我们的身份无法被认同,形象无法被识别,实际上失去了自我;我们虽然也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名师、名牌,却没有更深地思考,他们靠什么支撑。

吴教授说,如果你仅仅跟随着人家,不想唱主角,也无所谓,但一旦你觉醒,你就发现自己没有话语权。

他认为,相对而言,一个品牌,一个企业,没有钱并不可怕,而没有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根本。

在2007年的中国服装论坛上,夏国新也提出过一个观念:中国服装品牌未来要走自己的路。他认为,人家走了几十年、上百年的路,有自己的历史,我们必须要学习,但不能简单地照搬。

夏国新说,这几年,他越来越体会到,中国服装品牌要走自己的路。要与运作几十年、上百年的国际品牌竞争的话,如果只是模仿,那只能跟在人家后面;只有走出一条新路,中国服品牌才能突围出来。

走出自己的路,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根。

毛继鸿认为,一个思潮对时代的影响,对于时装产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有些人对历史不了解,知识结构非常薄弱,就会导致许多短视行为,就会出现许多头脑发热的做法。

“就像你只是从树上拿果子,但不知道这棵树长了多久。树根是无形的,你现在只看到表面的叶和枝,只是对树的一知半解。”毛继鸿说,我们需要历史,需要源。

戈巴克的《亲临风尚》是“例外”资助出版的。毛继鸿说,他们就是想让大家看看这个行业是怎样成长起来的,经历了哪些挫折。

要找到自我,不仅要寻根,而且要寻我。

“线索”的殷蔚对《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描写“星巴克”的成功那一部分印象深刻,特别是“星巴克”总裁说过的那句话:销售咖啡的艺术远比咖啡本身重要。对他颇有启发。

殷蔚说,如果我们把“星巴克”的产品和装修都拿来,人家肯定不认为我们是“星巴克”。过去,我们往往认为,差异化就是产品差异化、形象的差异化,其实,服务和品牌是更大的差异化。

过去,韩流盛行时,有人劝夏国新说,咱们也弄点韩国的东西吧。夏国新说,那只能叫“风”,而“风”的生命力是有限的。

几乎每位接受采访的企业家都在寻找自己品牌的DNA:“堡尼”的汪荣泽用了“魂”这个词;“线索”的殷蔚则找到了“信”;毛继鸿认为,“例外”做的是蓝海,包括去巴黎发布,也是蓝海,而不是红海;夏国新说,“歌力思”没有竞争对手,因为她本身的文化就是和谐……

我想,当大家都找到自己的品牌DNA时,不仅找到了自我发展的动力之源,而且也将成就整个行业其乐融融的美景。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