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纺织品之后,中国与欧美在汽车零部件进口问题上的争端再次形成双线作战。不过,在“欧洲战场”,这场危机极有可能提前化解。
“欧盟并不希望在WTO就此提起诉讼。”昨天,访问中国的欧盟企业和产业总司长海因茨·祖雷克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在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的会谈中,他第一次得到了中方的明确信号,称愿意与欧盟就相关问题展开磋商。
“张国宝的表态是非常重要的!”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赛日安博似乎同样受到了这一变化的鼓舞,表示要和祖雷克一起将这一信息传回总部,“欧盟委员会的委员将作出下一步的决策”。
中欧的汽车零部件纠纷正处于一个节点。而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欧盟就此问题向WTO起诉的“威胁”一直像乌云一样笼罩在中国汽车工业上空。
欧美对于中国对汽车零部件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早有怨言。大众汽车公司、法国标致汽车公司、菲亚特公司等与中国汽车制造商组建合资企业的欧洲汽车商们,抱怨中国对等于或超过整车价值60%的零部件征收与整车相同的关税,实际上等于变相规定了零部件“国产化的比例”,违反了WTO的规定。今年4月,欧盟就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规定正式提起了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
但中方认为,对汽车零部件征税并非是为了给外国汽车企业制造“门槛”,而是为了防止一些外国汽车厂商通过将汽车“化整为零”的方式“变相逃税”。相持之下,WTO所规定的60天磋商早已走完,一场贸易官司似乎一触即发。
不过,祖雷克的此次中国之行似乎再次让人们看到了曙光。他表示,“中国汽车业的发展超乎想象”,欧盟与中国在汽车领域有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
(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