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困局和十年前非常相似,是宏观调控与外部冲击两方面的共同作用。目前,仅靠财政支出并不足以重振中国经济,待财政支出效应充分实现之后,经济仍将继续下行。在经济增长位于底部徘徊期间,新的、足以支撑中国经济新一轮扩张的产业将脱颖而出。为缩短这一进程所需时间,需要尽最大努力调动经济活力,宏观经济政策仍有待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等方面发挥作用。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十周年纪念活动刚过,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接踵而至。面对危机时,我们通常都会认为:“这一次与之前不同”,但放眼历史长河,我们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与众不同”的这一次,在长距离视角下并没有什么不同,经济周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回顾十年前的中国经济调整,我们发现,经济调整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此前宏观调控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的背景下,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滑,为了避免经济陷入衰退,政府出台一系列财政刺激政策。第二阶段,财政政策开始发挥作用,但原有增长点难以为继,经济增速始终在底部区域徘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最终形成新的增长点。第三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完成,出口相关行业高速增长,房地产、教育等产业得到发展机遇,经济开始新一轮扩张,期间中国经济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困局和十年前非常相似,是宏观调控与外部冲击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在经济高速增长5年之后,中国需要采取政策措施防止经济过热并促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可惜在紧缩政策逐步发挥效力的途中,又遇到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但必须看到,经济结构的调整并非中国特有的问题,几乎所有的新兴经济体都需要经历这一阶段,因为他们在起飞阶段所能赖以依靠的最大资源就是廉价劳动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也就成为了被一致认可的“赶超战略”。早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中国经济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就已经显现出来,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在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不断加剧,高速增长的数据掩盖了经济转型的要求。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活力的下降,货币是经济的血液,经济活力下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货币供应量增速急剧下滑。在贷款增速出现回升的11月份,M1增速仍然降至十几年来的新低。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一方面,央行已经大大降低了央票的发行频率,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明显减弱;另一方面,贸易顺差不断创下新高,11月份已经超过了400亿美元,扣减资本项目下的资金流出,外汇占款也已经释放出大量基础货币。两相对比,货币供应量增速非但不增,反而创出新低,本身就表明货币乘数的下降幅度更甚于预期。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部门的投资需求下降。数据显示,一方面,企业库存积压严重,产成品库存指数虽然11月份略有下降,但仍高于50%;另一方面,国内外需求同时萎缩,新订单及新出口订单指数均不断创出新低。这就造成尽管贷款发放已经有所回暖,但货币创造过程仍然受阻。与企业部门类似,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及社会保障体系的羸弱也制约了家庭部门的消费需求。财政支出不得不又一次走上前台,承担起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
我们注意到,当前中国的财政支出已经汲取了此前的教训,备受瞩目的4万亿投资计划已经更多地配置在社会性支出上。根据历史经验,可以预期,在政策时滞期过去之后,中国经济可望于明年的二季度或三季度有所起色,但是,在外需不振、对企业及居民消费需求拉动效应有限的情形下,仅依靠财政支出并不足以重振中国经济,待财政支出效应充分实现之后,经济仍将继续下行。在经济增长位于底部区域徘徊期间,新的、足以支撑中国经济新一轮扩张的产业将脱颖而出。为了缩短这一进程所需时间,需要尽最大努力调动经济活力,宏观经济政策仍有待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需要在制度层面彻底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痼疾。历史数据显示,中小企业从银行拿到的贷款额度不足商业贷款总数的1/4,但他们却贡献了中国GDP的60%。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也正是实施转变的好时机,否则贷款规模的扩大仍然会造成冷暖不均,资金难以配置到最需要及运用效率最高的部门。
其次,在庞大的政府支出规模中,可以考虑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等,当然这涉及到中小企业质量的甄别等问题,又需要发展第三方服务机构。
最后,在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方面,当前重视社会性支出的思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居民对未来的预期,但根本措施仍在于切实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采取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转移支付等政策。
总之,在西方世界出现了金融危机,甚至都在反思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市场化、给予中小企业以国民待遇、有效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由无数分散的企业及家庭共同承担时,中国经济也就具备了足够的弹性和良好的质量。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