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度使我市的支柱产业——摩托车制造企业出现了订单下滑、生产线闲置、工人“放假”的现象,而目前摩企正在积极应对。昨日,记者从市内几家摩帮大佬处获悉,最近企业将发力电动两轮车制造,与江浙板块竞争,抢占大中城市市场。
大面积减产资源闲置
“大面积减产造成的后果是生产线闲置,工人无事可做,大家都在思考如何过冬,发展电动两轮车是不错的选择。”我市一摩企高层表示,年产1万辆电动两轮车可直接解决150~200人就业,发展电动两轮车不仅能解决企业困局,还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重庆产业工人的就业。
记者从宗申产业集团获悉,宗申前不久在大渡口区投资8000万元,兴建年产能20万辆的电动两轮车项目,其中包括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预计今年3月中下旬便可投产。宗申产业集团高级副总裁李耀表示,宗申之前做过电动车,是委托无锡、天津两个厂家贴牌生产,“现在我们打算自主开发,现在正是我们重庆摩帮电动车崛起的时机。”
记者随后又从嘉陵和力帆了解到,两家巨头均表示非常看好电动两轮车市场,并透露已经就该领域着手开发。嘉陵高层表示,公司的电动车大多在沿海生产,嘉陵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嘉陵车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动车在国内已经打开了知名度。
有望建成电动车基地
据介绍,目前全国的电动两轮车制造基地主要分布在无锡、常州和天津。随着全国约179个大中城市“禁摩(禁止摩托车上牌)”或“限摩(限制摩托车上牌)”,以及石油能源的紧缺和工薪阶层对经济型代步工具的需求,电动两轮车已在全国大中城市适应而生,且蓬勃发展。据行业协会的数据,2008年预计产销将达到220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8%。
“重庆摩帮发力电动两轮车,有先天优势。”宗申产业集团高级副总裁李耀认为,重庆作为摩托车的发轫之地,不仅具备良好的配套条件,还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以及完善的市场网络布局。李耀说,制造电动两轮车与制造摩托车原理相似,生产线基本相同。“比如组装电动车,只需把汽油发动机换装成电池及电机即可,车体件相同。”当今,全国拥有电动两轮车制造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其市场份额也仅占3%左右,处于群雄逐鹿阶段。如果重庆的摩托车企业在目前经济形势下能“揭竿而起”,整合现有资源发挥优势,完全有可能建设成为继摩托车后的又一个全国性基地——电动两轮车基地。
呼吁政府设研发基金
“虽然我们有诸多优势,但在研发方面受到一些技术"瓶颈"的制约。”李耀说道,主要是专用电机的输出速度和力量技术、电池的高效应用技术等。如果能在这些技术方面有质的突破,重庆“摩帮”必将又迎来一次飞跃性的发展;相反则会落后于江浙板块。
为此,李耀以重庆市政协委员的身份,在今年“两会”期间,建议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设立“专项基金”,既资助重庆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又资助重庆电动两轮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比如对重庆企业生产电动两轮车年产量达到1万辆以上的企业给予每辆50~100元人民币的财政奖励或补助,以引导重庆摩托车企业及其配套厂家转型或进行产业升级,发展节能减排产业,扩充市场订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增长。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