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好企业"等于"责任企业"

2009/6/15 《牛津管理评论》 阅读:4278

这份报告,在很大程度上聚集了包括了SOL、铭远咨询等机构对于相关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方面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得到各位专家的批评和指正。

现在企业一般会有两份报告,一份是责任报告,一份业绩报告。业绩报告主要是告诉我们挣钱的事。责任报告是告诉企业是如何做人的。

如何做好企业,分两个层面:做--好企业,做好--企业。一个层面是从本原出发,从企业的远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出发。另外一个层面从管理变革的角度看如何让组织可持续的发展。

这个报告将讨论几个问题,首先我们认为好企业即责任企业。责任企业可以从知、行、言三方面打造。可能每一个企业都有做好企业的基因,但是一定要通过变革去完成。

我们认为,很多企业在实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会遇到四个挑战:

第一,文化、组织、战略性融合的真正认知。

第二,如何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第三,如何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有没有更好的能够有带动性的策划。

第四,实施的价值评估。

这四大问题也是我们目前工作的四大重点。

“慈善捐助”,“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一个知、行、言的过程。一个是要融合,一个是要落地,还有一个就是沟通。

如何做?如何做好?前一阶段大家对这个问题上有很多误解,一个是先做后说,还有的是先说后作。其实应该是边想边做,边做边说,应该是三位一体的过程:

知--认知和体悟

行--实践和行动

言--表达和沟通

“知”发展的三个阶段

1、慈善活动。

2、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

3、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行”的五个发展阶段

彼德圣吉《必要的革命》提出了一个模型非常有价值,我们引用到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个研究当中。

1、不合规则

跨国公司为什么这么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大多是从不合规到合规的过程。

2、合规阶段

第二阶段是规则的要求,带有强制性的压力,所以是一个被动反映。

3、超越合规阶段

有的企业主动出击,把企业社会责任当成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做,我们认为这个阶段已经超越了合规阶段。现在有些大企业就不仅仅认为是要做到合规,实际上是希望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我们听IBM谈从慈善捐助到可持续发展,听完之后我基本认为是IBM的战略发布会,不是说他有意为之,而是本身慈善捐助这些事情已经和他的战略是一回事了。所以很大程度上也和可持续融合到了一起。

我发现这一两年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一个是大的跨国公司的重塑,像诺维信、GE,BP等很多企业都在重塑。难能可贵的是,重塑的概念是几乎是推倒重来。另一个是我们惊喜的发现在中国,有一个叫泰德的民营企业没有走很多跨国公司的老路,从设计的角度,一开始就直接进入到使命、愿景层面,通过实践完成获益。

4、持续发展与战略融合阶段

5、使命、愿景阶段

“言”的三个发展阶段

1、传播1.0时代

宣讲式的传播--抢占舆论阵地。

2、传播2.0时代

这个时代产生了互联网,大量多媒体涌现,传播方式是整合式传播--平台建设。

3、传播3.0时代

3.0最大的特征是打破了主体和客体,此间的传播方式是社区式传播--社区建设。其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参与性和整合性。

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因为在知、行、言等方面的缺失导致了企业品牌受损而成为失败的案例。

比如“言的领先,行的疏漏,知的落后”的某知名乳品企业。事实证明,一旦自身行言不统一,将会发生颠覆性的伤害。比如“错误的言导致知行的颠覆”的著名某地产企业,做得很好却因为言失而导致品牌严重受损。。

那么从哪些方面验证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方法更为有效呢?

我们设计了一个SCCV传播模型,从如何确定目标,明确受众和内容到它的实现,到最后的价值评估,试图从这个角度上解决知、行、言的问题。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