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这个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特斯拉的崛起提醒人们:美国老车厂身处困境,汽车业却远未日薄西山。美国要想不再依赖于石油,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电动车产业。如何启动汽车电池技术,答案可能就在“硅谷”!
“开特斯拉(Tesla Roadster)的感觉?很有趣,安静得像猫,快得像飞碟。”一位40岁开外的车主,脸上飞扬着年轻人的神采,跟我分享他的驾驶感受。
赵岩在香港《信报》撰文称,特斯拉汽车公司总部在美国硅谷,这款年产不到两万的电动小跑车Roadster在全球仍不多见,但在硅谷经常不期而遇。
美国知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杰·雷诺把环保车比成“素汉堡”,大家有拥戴之心,却受不了“跑不快、跑不远”的寡淡口味。
“特斯拉”则颠覆性提供了一款比肉更馋人的素食:比保时捷更快、充电4小时即可行驶400公里。
当然,11万元美元的售价,令其客户目前仍集中在政商名流和富裕阶层。但从2011年开始,售价4.99万美元的特斯拉S型轿车就会进入寻常人家。
5月19日,德国汽车巨头戴姆勒宣布收购“特斯拉”约10%股权。这条新闻在中国似乎无人关注,与随后腾中重工计划收购悍马的消息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但二者对汽车产业未来的影响力,却是立分高下。
在汽车这个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特斯拉的崛起如同美国创新能力的代言人。希望它能引起人们的警醒:美国老车厂身处困境,汽车业却远未日薄西山。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经历低谷后用老家当变现,通过创新,崛起为“新经济”的领导者;如今,历史如何重演,没人确知,但美国政府已经拿出打响一场“新能源经济”翻身仗的明确姿态。
奥巴马委任近年专注“可再生能源”研究的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掌管能源部,并推出客车和轻型卡车百公里耗油不超过6.62升的新节能减排标准,促使企业转型。
腾中收购悍马,引来“逆潮而动”的压倒性批评。如果企业行为是环境产物,那么什么样的土壤造就这样的企业行为,恐怕更值得探讨和关注。
悍马有H1、H2、H3价格依次降低的三款车型,H2居中,在美国售价6万美元,但在中国的售价过百万元,可见同款车的中美客户分野。
在全球,悍马的趋势是,销量不断萎缩,继2008年萎缩43%后,2009年一季度更加速萎缩61%。
但在中国,悍马成为富裕阶层新宠,明星爱开、婚礼常用。因此不属于大众,而属于前景无限的淘金新大陆(6.77,-0.01,-0.15%)—奢侈品市场。
腾中收购悍马,这个意义上看恐怕只是顺势逐利。
“日本收购美国跌了跟头,但经历八十年代后,最大变化就更具长远眼光,致力锁定未来。”在日本生活十年的大和证券分析师姜江指出,2008年日本连续收购美英保健公司,就是为潜力巨大的医药市场未来铺路。
像发展芯片那样,发展汽车电池!
英特尔公司前总裁安迪·格鲁夫在《财富》杂志撰文,提醒美国政府要像当初支持微处理器研发那样,全力启动电池技术发展。他在文章中说:
经济增长需要能源。当世界经济开始重新崛起时,所有国家,尤其是中国和美国,都会对有限的石油和天然气供给展开争夺。如果我们有能力利用各种不同的能源为交通工具提供动力,那么我们将取得竞争优势。
内燃机的功力和效率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由此推论,未来电池将成为汽车制造商手中的竞争优势。谁的电池能支持更长的行驶里程,充电时间更短,那么它就能胜出对手一筹。
然而,这对美国汽车制造商来说并不是个好兆头。
电池技术曾是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商的领地,但在几十年前美国就丢失了这一产业,而现在我们必须让这项技术重归美国,并迅速行动拯救汽车工业。发展国内汽车电池业,应该成为公司和美国政府的重心。
微处理器的早期发展模式,也许可以为新建电池业提供借鉴。芯片业的历史,是私有行业战胜技术困难的过程,同时又有政府的支持。
1947年,由政府准许成立的垄断企业贝尔实验室(Bell Labs)的科学家们发明了晶体管,它最后成了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的重要组成元素。贝尔实验室将这项技术授权给了全行业的企业。
作为第一步,能源部长朱棣文应该组织一个行业委员会—就像二战时期的战时生产委员会—并且用备战的态度来管理。他可以让国家工程学院和国家科学基金会推荐技术手段,也可以利用国家实验室(NationalLabs)进行研发工作。
然而,关键性的局限之处在于电池量产。
要为美国汽车提供足够的电池供给,需耗资数十亿美元,以扩大产能。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政府所有的制造机构,在电力和电池行业达到临界规模前,先由它提供最初的几百万个电池。随后,这家机构将生产技术授权给私有企业,退出业务。
当政府扶持美国芯片企业时,这个行业发展顺利。当其他行业都从美国撤走时,它坚持了下来,并且现在仍是全球领先者。
我们也能为汽车业做同样的事。我们必须做到。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