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行业热点 > 正文

摩托车产业前景光明——2006中国摩托车经济发展国际论坛侧记

2006/8/30 江门日报 阅读:5964

作为全国首个“中国摩托车产业示范基地”,近10年来,我市摩托车产量高速发展,年平均增长30%以上。去年,全市摩托车产量达到227万辆,占全省产量一半,全国产量的13%,是国内摩托车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地级市。

我市摩托车产业的发展之路能否为业界带来共通的启示?“夕阳产业”如何才能迎来艳阳天?带着业界对加快摩托车产业发展的共同期盼,2006中国摩托车经济发展国际论坛于8月25—27日在我市召开。如何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农村市场机遇,如何把握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出现的国际市场利好,壮大中国摩托车产业,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突破、升级和自主创新,共同推进摩托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为论坛关注的重大课题。论坛设立“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四大主题,分别邀请政府有关部门领导、行业协会领导、国外摩托车行业组织和知名企业专家、国内行业技术专家、品牌战略专家发表演讲,成为摩托车产业近年来少有的一场“豪门盛宴”。


2006中国摩托车经济发展国际论坛现场

摩托车工业的发展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快速、灵活、适应人们快节奏生活频率的需要,给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中国摩托车工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快速发展,已经连续13年位居世界产量第一。摩托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产值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在生产企业集中的地区,摩托车产业已经成为该地的支柱产业。

国内城市的“禁摩”是不是意味着中国摩托车行业已是“夕阳行业”?与会论坛专家们一致表示,中国摩托车行业广阔的国内市场在农村而不是城市。据一份调查显示,中国目前农村对摩托车的需求正如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自行车的需求,市场尚有超2亿辆的需求深度,说明市场供与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博士就《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农村消费变化》的报告指出:时下,由于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国策”支持,在“老农村”向“新农村”转型的建设过程中,在“旧农业”向“新农业”升级的发展变革间,在“土农民”向“新农民”进步的社会大潮下,由于公共财政倾斜、农村基础建设、农业产业升级、农民收入提升等“利好”不断,使得包括生活消费品、住宅消费品、能源消费品、交通消费品、休闲消费品等在内的各种消费需求被大面积“激活”,处于空前旺盛的“后发”增长态势。

副市长黄悦胜、蓬江区区委书记邹家军在论坛期间接受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专访,他们认为,我国目前正处在从自行车时代向汽车时代的过渡期,期间必然出现摩托车时代。在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农村地区,摩托车具有交通工具、生产工具、休闲工具“三位一体”的巨大优势和旺盛需求,是“新农民”扩大行动半径、运输农业产品、改善生活质量的最佳选择之一。此外,世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油价不断上涨,人们对轿车的使用将受到费用的制约,对摩托车的需求将会进一步稳步增长。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