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近期正被政府和企业频繁提及。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电动汽车似乎更加具有现实发展意义,或将获得优先发展,率先实现商业化。各种迹象表明,明后年电动车将开始批量进入市场。比亚迪e6、奇瑞S18、北京牌BE701电动车,还有日产的引进车型等,包括已经上市的比亚迪F3DM等车型都将开始在汽车市场上与传统燃油车型展开零距离较量。根据规划,到2011年,我国的新能源车数量将达到50万辆;而这其中将有不少份额被电动车占据。
发展电动车
政策导向明显
11月28日,温总理考察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时强调大力支持电动汽车发展,并确定适合国情的电动汽车发展技术路线。
而近日有报道称,有关部门正酝酿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预计最快将在2009年底或2010年初出台。据悉,在这份发展规划中,电动汽车被纳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
“电动汽车”四个字还出现在了11月17日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联合声明》称,将清洁汽车的发展方向锁定电动汽车,双方欢迎启动中美电动汽车倡议,使两国在未来数年有几百万辆电动汽车投入使用。两国政府宣布在十几个城市开展联合示范项目,并努力开发共同的技术标准以推动此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发展电动车
车企动作频繁
发展电动车,不仅密集出现在了政策之上;近期,业内这方面的动作也相当频繁。
10月15日,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弗朗茨·菲润巴赫在纪念其在华发展百年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媒体表示:开发未来的电动车是其目前首要任务,博世与上汽的合资企业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的电力驱动和混合动力业务部门正在从事动力总成电气化的项目工作,博世将在这方面加强更多人力投入。
11月14日,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挂牌,“北京”牌BE701纯电动轿车也同时亮相,预计将于2011年实现量产。据透露,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公司预计在2011年实现各类新能源汽车产销2万~4万辆,并于2015年实现150亿元销售收入。
11月22日,广州市政府和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东风汽车在广州签署“共同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谅解备忘录”。按照规划,东风日产将在2011年把电动车导入中国市场。
发展电动车
面临实际困难
2007年11月1日,纯电动汽车正式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被列入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并规划了推广应用的范围和条件。车企对电动汽车的研究热情空前提高,比亚迪、长安、奇瑞、一汽以及东风、上汽、福田等企业均研制出电动汽车产品,部分车型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投入营运。
去年12月,比亚迪宣布F3DM双模电动车上市,但是近一年以来,这款车还是小范围地在集团客户和政府机构进行销售和使用,并未得到普及推广。今年2月,奇瑞电动车S18正式下线,但是到目前也没有正式上市,奇瑞新闻发言人金弋波表示:“配套设施将决定电动车的发展前景。”
“电动车遇到的瓶颈,一是产品核心技术,二是成本控制,三是硬件和配套设施使用的方便和便捷程度。”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均表示。电动车在目前的多种新能源汽车中,具有成本优势,并且国内同国外的技术差距较小,相比之下,发展电动汽车有更强的现实意义。而混合动力或者现在的理想目标“燃料电池汽车”都相对来讲更加遥远。但是电动汽车存在续驶里程小等现实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需要更多的配套设施,例如充电站等来支持。
“燃油车已经发展一百多年了,其便捷程度是非常便利的,包括加油站和维修;而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需要社会的公共资源。包括楼下的停车场,没有共同的车位,给充电带来很大的不便,任何的不便捷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暗示都是不好的。”王建均说。
雷诺-日产联盟总裁卡洛斯·戈恩对于电动车普及的看法是:“和传统汽车相比,电动车的技术并不算复杂,如何推广主要是看政府的推广和社会的配套。”他还特意强调说,“电动车没有激励措施,不会有大范围的推广。”
如同王建均所说的那样,电动车的瓶颈还在于价格,国内首款上市的电动汽车———比亚迪F3DM的价格为14.98万元,相比最便宜的F3,价格高出了9万多元。而国家给出的补贴政策,只针对公共事业用车,还不针对普通消费者。电动车的用车成本低的优势被购车成本高抵消,再考虑到使用的便捷性,讲究实在的消费者很难作出购买决定。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