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张天任:低碳交通——绿色能源驱动世界

2009/12/22 中国低碳网 阅读:9634

关键词语:绿色能源
本文摘要:如何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交通低碳化的要求,积极探索更高效、更节能、更低碳、更清洁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我国实现低碳交通必须直面的挑战。
 

12月19日,“2009低碳经济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后,首次召开的关于低碳经济与能源领域发展趋势的重要会议。浙江天能集团总经理张天任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他对低碳交通的认识以及对电摩新国标的几点看法。以下是发言内容:

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能够受邀参加这次论坛并作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我根据论坛组委会安排,谈谈个人对低碳交通的认识以及对电摩新国标的几点看法,我发言的题目是《低碳交通——绿色能源驱动世界》,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

从交通方式的不同看碳排放的差异

当前,世界各国政要正聚首丹麦哥本哈根,求解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之策。据今年年初奥斯陆气候和环境国际研究中心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汽车、轮船、飞机和火车等交通工具所使用燃料释放的气体是目前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却达25%。欧盟大部分工业领域都做到了成功减排,但交通工具碳排放却在过去10年增长了21%。因此,发展低碳交通,无一例外地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绿色复苏”的必然抉择。中国国务院也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开幕前夕召开常务会议,宣布了未来的碳排放控制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将制定相应的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并“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如何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交通低碳化的要求,积极探索更高效、更节能、更低碳、更清洁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我国实现低碳交通必须直面的挑战。其中,交通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事实上,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其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污染排放有着天壤地别的差异。

据专家分析比较,同样以每年每1万公里计:每辆电动自行车使用过程的全年二氧化碳排放为99.57公斤,每辆摩托车全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575公斤,因此,以一辆电动自行车替代摩托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75.43公斤,全国1.2亿辆电动车替代摩托车增加而形成的减排总量为5705万吨二氧化碳,其减排效果等效于2009年中国全部轿车的碳排放;等效于全球有5175万辆电动汽车替代传统汽车;等效于全球有1.24亿辆普通轿车已经成为绿色的混合动力汽车。

这意味着全国超过亿辆的小型电动车辆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对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和保护全球气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彰显了电动车是“低碳交通”最理想的交通工具之一。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各地在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进程中,应把电动车作为“低碳交通模式”的重中之重,予以政策扶持,推广普及,大力发展,努力实现碳排放量最低化,打造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低碳经济的 “交通名片”。

低碳交通模式所需政府、企业及社会、个人应做什么

发展低碳交通是整个社会尺度的改变,单独依靠个体力量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必须依靠政府、企业、社会与个人的共同努力。

电动车作为一种理想的低碳交通工具,其发展前景,首先取决于国家的产业政策指导和城市交通格局的调整、城市路权的重新分配。给电动车更宽的路,电动车就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应出台激励性政策,鼓励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同时,控制燃油汽车数量增长和尾气排放。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电动车生产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对生产着违法和不合格的产品的企业,一经查出,要依法从严处罚。要引导企业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减少能源消耗,尤其是碳化材料的消耗,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生态化。

企业是实施节能减排的主体,而低碳经济时代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与低碳交通息息相关的交通工具生产企业及配套企业,要引入高新技术,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休系;在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要积极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低碳化新能源产品,提高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倡导和实施低碳消费,是创建低碳交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通过宣传,引导全社会转变消费模式和习惯,形成消费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费模式和习惯。另一方面,要引导个人低碳消费,倡导绿色出行、电动车出行、公交出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天能集团作为国内电动车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发展低碳交通更是责无旁贷。近几年来,我们在实现低碳生产、对环境零污染的同时,努力为社会奉献走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品,全力建设低碳企业。先后研发生产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管式电池等一系列低碳化新能源产品。天能电动汽车电池通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认证,在行业内率先拿到电动汽车市场准入证。此外,我们还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回收利用,投资建设天能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完成后,可年产600万KVAh的绿色动力能源。同时,立足环境保护,采用无害化回收处理废铅酸电池,每年可将15万吨废旧电池变成10万吨可被循环利用的再生铅,对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企业和自然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面对全球低碳经济的浪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承“绿色能源驱动世界”的企业使命,坚定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把建设低碳企业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行业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全面构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产业体系,把天能发展成为在中国、在世界都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低碳经济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的基地,努力实现“全球领先的绿色动力能源供应商”的战略愿景。

如何看待电摩新国标

电摩新国标在遭到广泛质疑后,国标委已于本月16日发出暂缓执行的通知,对于国标委做出的这个决定,我的评价是:大快人心、顺应民意、符合潮流。这是民心向背的必然结果,我一点也不感觉意外。

我们都知道“三个代表”,都明白一个真理,作为一项国家标准,必须代表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所谓的“电摩新国标”代表的是谁?是最少数强势利益集团,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没有被“代表”,反而大受其损。

轻便、快捷、安全、经济、环保,这是电动车的特征。我国约有1.2亿辆电动自行车,使用电动车的多半都是低收入的普通百姓,购车为的是方便上下班出行、接送孩子,以节约时间。另据统计,目前,我国有电动自行车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已达2394家。在这些企业当中只有100多家是原来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新国标”如果实施,一方面,国内众多电动车生产企业,将面临灭顶之灾,除100多家摩托车企业可以自动获得生产许可,剩余的2000多家企业将面临违规生产的境地,还有3000多家配套生产企业和几十万家经销商也将受到严重影响,整个电动车产业链将崩溃,超过500万工人要丢掉手中的饭碗;另一方面,车主必须经过考驾照、上牌、买保险等繁琐的手续,才能骑电动车上道。而按全国现有1.2亿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来计算,将有上亿人要么选择考驾照上牌买保险,要么选择与骑电动自行车说再见。如此以来,超过500万工人的就业问题怎么处理?上亿人的出行问题怎么解决?新增手续所增加的民生负担怎么埋单?社会矛盾激化怎么化解?诸如此类的社会问题,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稳定隐患,这与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2010年重点工作部署完全背道而驰。试想一想,这样只代表少数强势利益集团的所谓‘国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怎能答应和接受?

再者,作为一项交通工具的新国标,必须顺应低碳交通的发展潮流。可如果按照“电摩新国标”执行下去,将把1.2亿低碳交通的电动自行车使用者“逼向”公交车或者机动车出行,增加的运力负担、能源消耗以及高碳排放将是无比惊人。我们真要是这么执行了,对气候的破坏该有多么大?后果该有多严重?按照《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这一说法,我们是在欠子孙后代的“碳排放债”,如此以来,我们将如何向我们的子孙后代交代?往近一点说,全球气候大会正在哥本哈根召开,温家宝总理将在会议上向全世界作出我国减少碳排放的庄严承诺,如果“电摩新国标”得以执行,将置温总理的承诺于何处?我们如何向世界人民交代?

不过,话也说回来,电动车目前已成了很多人的主要出行工具,对电动车重新划分标准,规范电动车管理,的确是一件好事。但在制定标准时,一定要召开听证会,而且听证会上要召集市民代表、生产电动车的厂商代表、政府官员、法律工作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充分听取不同的意见,然后再出台一个标准,使该标准既能够符合产品在安全、环保和节能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又能够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留有空间,更能够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安全与权益,真正做到顺应民意,切不可关起门来立法,搞所谓的“霸王国标”。

总而言之,在电摩新国标的制定上,应以“代表最广大人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