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政策利导电动车迅速“上位”

2010/6/24 海峡都市报 陈百慧 阅读:36954

 

发展新能源车,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这点已经毋庸置疑。可在新能源范围内,轻混、中混、纯电动等车型,目前究竟该走哪条路,业界似乎有不同看法。但从近期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跳过轻混、中混阶段,直奔纯电动汽车,似乎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前进方向。

 

近日,国家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在上海、深圳、杭州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

 

《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

 

此外,将发动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车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中央财政对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按每辆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

 

细读《通知》,你就会发现耐人寻味之处。纵观市场上各款新能源车型,不少就被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例如,上海通用混合动力版君越、广汽丰田的混合动力版凯美瑞等,这些轻混车型不仅不能获得5万~6万元的补贴,甚至连3000元的补贴都不能获得,因为它们不能满足排量低于1.6L的要求。类似这样情况并不少见,雷克萨斯RX450h及凯迪拉克凯雷德等其它大排量的混合动力车型,也将因此而被政策“淘汰”。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传统汽车仍将占据主流的未来,强调油耗是实现总体减少排放和污染的主要手段,而针对“节能汽车”的补贴,则是从燃油消耗的角度来考虑,政策导向简化为“只求低油耗、无论何种方式”。

 

一步到位的尝试

 

大排量混合动力车的“淘汰”,似乎也透露出一个信息,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重点,正在越来越倾向于用“电”的一方。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前端优势,更多的政府补贴应该集中在以电能为主的技术上,毕竟如今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和市场化导入,都让混合动力开始显得不那么“先进”了。

 

就四部委公布的新能源汽车私人补贴政策分析,汽车厂商如果能快速跨过中混、轻混的阶段,瞄准可插电式电动车和纯电动车才能充分享受此次政策所带来的优惠。

 

补贴政策除了鼓励厂家直接跳过“轻混、中混”阶段,直奔可插电、纯电动阶段外,也让国内汽车生产厂家重新审视未来产品的定价策略,厂家应根据补贴政策制定出一个既能吸引消费者,又能保持盈利的合理价位。

 

在欧洲和日本,电动汽车已经取代曾经的氢燃料汽车成为各大汽车厂家的共识。借助电动汽车,尽快跳过轻混、中混这种一步到位的尝试,似乎是我们这个汽车大国比肩世界汽车强国的一条捷径。

 

跨国车企也从政策中嗅到了商机:通用在中国市场上公布了包括传统动力汽车、轻混合动力汽车、高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的四步走方案;日产即将公布其第一款纯电动汽车的价格,而大众则把其全球首次电动车试驾放到了正在举办世博会的中国。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