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观察中汽研(ADC)上半年汽车产销榜单,我们不难发现,同比增量最大的车型是MPV和SUV,其中基数已经不小的SUV上半年产销都几乎保持了翻番的增长。这样的统计数据再次引发了人们对SUV热的思考——对SUV的强烈需求到底会持续多久?作为油老虎的SUV是否有资格热。我认为要回答第一个问题,你得从人们选择SUV的动机出发,得从全球汽车市场消费规律出发。至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它是半个伪命题——SUV并非都是油老虎,从政策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市场应该鼓励人们对车型选择的多样化,其中就包括对SUV的偏爱,从政策的角度来说,由于SUV车型相对定位较高,政府应该引导厂商尽快完成SUV的混合动力化和电动化,这更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达成。
从我身边朋友的选择来看,多数人选择SUV是受了好莱坞电影和美剧的影响。在几乎每一部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电视剧中,主角们总是驾驶一辆SUV逃脱追捕,这给了人们强烈的暗示——SUV更安全。虽然1990年代美国高速道路交通委员会就提出了研究报告,报告认为SUV甚至比中型轿车更危险,比如它更容易翻滚,发生车祸时驾驶者的死亡率更高等等。但这丝毫没有阻碍1990年代的美国人大量选购SUV。整个90年代,底特律的“前三大”就是靠SUV的热销延迟了本应到来的没落。当21世纪初日本的丰田、本田和日产的SUV相继进入美国本土主流汽车市场的时候,美国三大就彻底丧失了市场制高点。虽然有媒体称油价高企阻碍了美国人选购SUV的热情,但实际的情况是美国的SUV仍然占有大约1/4的市场销量份额,即使是欧洲也占到15%以上,而中国仅为4%左右,即使考虑到收入水平的差异,增长空间也是很大的。
SUV的驾驶危险性无论对于SUV驾驶者还是对发生事故的其他车辆驾驶者都更高,最安全的还是那些进口豪华轿车。
中国的SUV是从2003年开始发言的,那些在美国创下销量记录的中型、大型SUV从2003年开始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而类似长城这样以生产低端SUV起家的企业在赚到第一桶金之后已经有能力大举进入乘用车市场。至于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这些高档车品牌,更是不断向中国市场投放SUV细分车型。2010年中国市场至少有20款SUV新车会上市,从这一年开始越来越多的80后会进入而立之年,而80后被称为SUV车型的主力消费人群。按照某网站对近5000名网友的调研,最倾向选择SUV的消费者年龄段是30~35岁——80后未来几年将进入这个年龄段。这个调研还显示:超过8成网友在购车或者换车的时候会选择SUV,超过75%的车主在选择第二辆车的时候会选择SUV,当问及人们选择SUV的原因时,便于休闲旅游成为首要原因,适应复杂路况则是次要原因。当被问及如果油价涨到10元/L还是否会购买SUV时,只有15%的网友回答“不会”——可见人们对SUV的狂热到了何种程度。正是因为有这种需求基础,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6月这种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类似汉兰达、RAV4、CRV、途观甚至是奥迪Q5依然能够热销,即使是马上要换代的狮跑,靠着低价仍然能够成为多数东风悦达起亚经销商销量最大的车型之一。所以,如果厂商的乘用车产品线已经布局完成,最合理的选择就是立马推出SUV产品线,越晚推出,分到的蛋糕越小。与厮杀惨烈的乘用车市场相比,SUV市场显然竞争还很不充分。
虽然市场需求强烈,厂商供给愿望也很迫切,但从政策层面是否就应该顺应这种供求关系呢?我认为这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比如SUV确实占用道路更多,虽然目前多数合资、进口厂商的SUV在节能环保方面不比轿车差,有些SUV产品实际上就是轿车的升高底盘版本,但更高的产品质量以及四驱系统等都导致其油耗必然偏高。考虑到SUV车型价格一般较高,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政策上应该从制订SUV等车型的归类标准出发,把那些占用道路更多、油耗更高的SUV车型归入应该优先利用新能源的车型序列,比如对不采用混合动力、纯电动系统的SUV车型征收更高的环境税。通过税收调节人们对SUV的需求。同时,媒体在进行产品科普的时候,也应该提醒消费者注意此类车型相比轿车更易于翻滚的弱点。通过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SUV,这将有助于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不会因为油价波动为生产者、消费者带来不愉快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