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新能源汽车占得先机至关重要

2010/8/31 中电动车网 阅读:4421

任何行业都要符合市场需求才能长远的发展,当前热门的新能源汽车同样如此。目前国家与各大区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也是间接或直接的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中国这个巨大的汽车市场在未来同样将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面对市场车企该做什么,最关键的就是加快新能源汽车步伐,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符合消费者心目中的新能源汽车。

 

近年来,国家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谓不遗余力。2001年,在“十五”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规划中确立了“三纵三横”的研发格局,成立了一批以整车单位牵头、零部件单位参加、产学研联合开发的研发团队;2007年,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发改委的鼓励产业目录;2009年1月,开始在北京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同年12月又将试点城市扩大到20个;2009年3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2009~2011年期间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从2009年3月起,北京、重庆、湖北、上海、天津、吉林等地相继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今年6月,国家又决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和合肥等5个城市正式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8月份,国资委牵头组建了“新能源汽车央企大联盟”。此外,包括北京、重庆、深圳、武汉等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惠政策。由此可见,对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否有需求的疑问,也应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一系列积极举措中得到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底由中汽协主办的一次经济形势研讨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一位司长就称,纯电动汽车更符合发展方向,他的表态多少代表了政府更侧重于鼓励电动汽车的发展。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对于各汽车企业来讲,既然国家在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的速度和频率如此迅速,既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已有侧重,那速度也就成为了各车企业未来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从目前各汽车企业相关的最新动态来看,在自主品牌方面,虽然很多车企也制订了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规划,但规划的内容还很宽泛,不够细化,战略布局虽有明确,但实施步伐并不迅速。同时,虽然各自主车企也已经有多款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下线,但不无遗憾的是,这些车却迟迟未见上市或大规模上市,究其原因,就在于技术上不过关,成本上又降不下来。

 

而在合资品牌方面,虽然丰田和本田等企业的混合动力车型已经陆续开始在中国上市,但无奈于国家更侧重于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并未将上述车型纳入补贴范围。而通用、大众和宝马等车企业在中国虽也有各自的电动车战略,但还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合资车企当中,笔者发现,与其它合资企业相比,东风日产却做到了先人一步,即把握住了国家侧重于发展纯电动汽车的“脉搏”,又在纯电动汽车在国内的推广和发展上做到了最快速度。在具体行动上,今年3月雷诺·日产联盟就与武汉市就推广电动汽车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从2011年开始率先采用25辆聆风电动车在武汉展开电动汽车推广的市场调研。同时,雷诺·日产联盟与广东省和广州市的电动汽车合作方案也正在制定之中。在具体产品上,明年将在武汉运行的聆风电动车,今年已经先后在日本、美国和欧洲上市,是全球第一款真正实现商品化的纯电动汽车。在战略规划上,东风日产聆风电动轿车项目也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规划,即2010年为准备阶段,主要为电动轿车生产应用做好各种准备工作;2011年为进口研发阶段,同时在国内进行推广上市;2013年为正式国产阶段;2015年为深度国产化阶段,同时实现产销5万辆目标。可以说,东风日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是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推进速度是最快的,而这也将为其在将来的新能源汽车竞争中占尽先机。

 

综上所述,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未来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必然是迅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也肯定会逐步增大,传统汽车的市场份额也肯定会逐步被新能源汽车所占据。而如此大的一块“蛋糕”,也注定了未来车企之间的竞争是相当惨烈的。

 

谁能在新兴市场占得先机,谁就将获得更多惊喜。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样如此,只有抢占了先机,才能在未来竞争中走出康庄大道。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