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 开创产业的新纪元

2010/12/28 新能源汽车 阅读:4109

世界电动汽车大会自1969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24次,为推动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我国曾于世纪之交的1999年在北京承办过EVS16,当时国际国内可供展示的电动汽车的产品还不多,特别是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开发的电动汽车几乎是空白。

 

时隔十年,EVS25选择在深圳召开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欣喜地看到,不仅国际各大汽车厂商带来了最新研制、开发的电动汽车产品,更令人振奋是中国汽车企业经过十年的研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批自主开发的电动汽车参加了展示,许多车型已经量产。电池、电机和控制以及相关零部件的企业,以及充电设备和从事电动汽车运营服务的企业也带来了他们最新的成果和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经营模式。大会交流的议题不再仅仅局限在技术层面的研讨,而是涵盖了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成为政、产、学、研、用等各个方面学习、交流和分享成果、分享经验的平台。

 

从EVS16到EVS25,这两届活动的变化我们切实感受到,面对能源、环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全球汽车工业承担起了交通动力转型的责任。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着他们的力量。

 

发展电动汽车成全球共识

 

国际发展电动汽车风起云涌,得益于各界发展电动汽车认识的逐步统一。近几十年来,全球汽车产业一直在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技术路线上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格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汽车产业承受了压力,转型的动力也迅速增长,随之引发全球电动汽车转型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讨论。

 

也正是在这场影响空前的思考与讨论中,汽车产业的转型方向与技术路径日益清晰,那就是以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电动汽车,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汽车动力、能源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升级的主要途径。

 

纯电动包括插电式的电动汽车将成为我们未来汽车发展战略的主流,而燃料电池汽车将是未来汽车产业技术的制高点。我们的另一个共识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零部件系统、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相关辅助系统是实现转型的基础和关键。

 

我仔细研究过美国、德国、日本有关电动汽车发展的战略和计划,各国均认为在所有驱动技术的创新过程中,电力驱动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未来的驱动方式必然是低耗能、更环保、零排放、低噪声。

 

同时,电动汽车的普及也在未来新能源的应用以及我们社会的交通系统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比如可以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应用与智能电网的发展,可以带来城市规划与道路建设的重大变革,正是由于能源、环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的问题的出现,以及电动汽车在未来巨大、潜在的效益,才能使电动汽车脱颖而出,成为各国政府和主要汽车制造商下一步发展的战略重点。

 

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得益于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科技的进步。尽管电动汽车的发展由于技术原因曾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但可喜的是,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年里,新的电池技术不断涌现,性能更加先进、质量更加可靠、寿命更加长远。新型动力电池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一批制造水平先进的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已经陆续进入了生产,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驱动电机、电子控制技术等也得到不断突破,汽车轻量化、辅助系统电动化、整车优化等技术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全球汽车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为今天电动车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当然,电动汽车的产业化目前还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世界各国和汽车行业也为攻克这些技术的瓶颈采取了积极的行动。

 

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研发投入。比如美国、日本和欧洲近期都已经在国家层面部署了电动汽车的研发计划,不仅对当前的产业化技术进行了重点的攻关,更重要的是还启动了面向未来下一代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和研发。

 

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紧密的合作,保证了电动汽车产业此后的持续进步。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企业来自于各个行业,也纷纷与相关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新技术不断涌现、研发进程不断加快。正是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新要素迅速向电动汽车领域聚集,创新能力显着提高,产业界对于未来电动汽车的信心进一步加强、进一步突破的预期也大大提高。

 

特别是对于动力电池的性能、寿命以及成本等指标,各国都确定了明确的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全球与之有关的科学家、工程师都在日以继夜地为之奋斗。在全球蓬勃兴起的电动汽车创新浪潮推动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脚步将更加快速,也更加坚实。

 

全球电动汽车的快速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通过世界各国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示范运行得到了快速推广。我们高兴地看到,在过去的十年里,混合动力汽车在国际上已经率先实现了产业化。

 

美国轻型车市场中混合动力汽车已经达到了3% 的市场份额,日本则超过了10%,这些都是各国政府在市场推广初期给予大量财税政策支持的结果。

 

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又纷纷将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示范推广的重点。在美国,政府出资20亿元用于私人购车补贴;在日本,政府不但为购车者提供了补贴和税收优惠,同时又为充电设施的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在德国,政府安排了1.7亿欧元支持17个示范运行项目,还免除了5年的税费。

 

在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全球电动汽车示范项目蓬勃发展,私人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各方面对电动汽车的市场预期大大加强。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2000万辆,届时电动汽车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发展电动汽车成绩斐然

 

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商品化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整车技术方面,我们已经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适用于我国公共交通运行模式和私人用车市场的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技术平台,掌握了整车的集成技术,骨干企业已经开发出系列化产品。

 

在关键零部件领域,镍氢和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驱动电机都得到了突破性进展,技术经济指标具有一定优势,已经形成了国际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规模。在技术标准和检测能力方面,我们已经出台了35个技术标准,并且建立了车用电池、电机、整车和基础设施的检测能力。在技术研究方面,有关锰酸锂、铁锰电池隔膜、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轻量化制造研究正在有序、持续和稳定开展。

 

电动汽车示范应用成果丰硕。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开始了电动汽车规模化的示范应用。2009年,我国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共同推动了公共交通领域的“十城千辆”行动,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公共交通系统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达到了10亿元人民币。由此带动的产业效应更加明显,这期间中国的民间资本在电机、电池规模化生产方面的投资达到了85亿元,有望在明年形成对15万套电动汽车的配套能力。

 

我们的政策将顺应着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应用面也会由于产业发展而进一步扩大。目前“十城千辆”示范运行已经扩大到了25个城市,同时又有6个城市率先开展了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补贴试点。

 

公共交通仍然是我们国家交通事业发展的重点,公共交通的普遍推广使用将为乘车的全国乘客提供新兴的技术和舒适的环境、便捷的交通。与此同时,还能使大城市集中区的排放快速下降。大家都知道一辆公共汽车相当于40辆私人轿车的排放,一辆出租车能够取代6辆以上的私人交通排放。如果我们把这两类车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实施更大的支持力度,我们将会进一步减轻环境压力,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更广大范围的民众。

 

刚刚闭幕的上海世博会,有超过1000辆各类电动车投入了示范运行。其中500辆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承担了园区内公交零排放的任务,载客总人数超过了1.2亿人次,运行强度达到了平时上海公共交通车辆的十倍。电动汽车在世人瞩目的世博会上经受住了高温、高湿度、高强度、高难度和高安全要求的严峻考验。

 

世博园区内4.6兆瓦的屋顶太阳能发电,为电动汽车的运行提供了将近50%的电力,在3.5平方公里的主要活动区内,每天有四五十万人在活动。设想如果我们换上500辆柴油车,那么它们所产生的热量、废气以及噪声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行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宣布的庄严承诺是能够实现的,而且我们正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虽然难度很大,但是我国企业的行动使我们增添了信心,我们一定能够实现目标。

 

国际合作成效显着。我国在坚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已经与十几个国家达成了合作协议或意向。去年签署的中美清洁能源中心第一批项目正在落实,研发的网络正在构架。今年6月到8月,科技部与德国教研、交通、环保部签署了共同推动电动汽车研究和示范运营的协议,得到了中德产学研各界的响应,也进入了实施阶段。

 

今年7月,在美国G20的清洁能源部长会议上,我和朱棣文部长提出电动汽车示范城市的倡议,得到了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南非、瑞典等国家,以及国际能源署的积极相应。10月份,中美和其他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就进一步落实这个倡议进行了深入讨论。

 

在EVS25大会期间,各国代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