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行业热点 > 正文

电动车补贴不一定利于其发展

2011/2/12 新浪 阅读:4249

去年出台的相关办法显示,杭州市民购买电动汽车最高可享受政府补贴12.3万元。

 

杭州市民享受的12.3万元购车补贴包括国家补贴6万元,杭州市最高补贴6万元,个人燃油车换购新能源车额外补贴3000元。此外,售后6万公里或3年内,还可享受0.09元每公里的充电补贴,充电补贴最高为5400元。

 

2011年,电动车研发将随着电动车舆论氛围的升温进入加速阶段。电动车方向无疑可以引导当代汽车进入最佳发展路径。给予电动车购买者适当补贴,有助于提升电动车的市场认知度和普及率,是电动车发展的有力推进。但电动车补贴价码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各城市财政状况和电动车发展重视程度不同,补贴标准也不尽相同,容易引起诸种不协调因素。

 

一、过高补贴或产生逆反效应

 

过高补贴易引发兜售、诱购等负面猜想。购车者疑惑:补贴这么高,一辆车值多少钱?真正的好车会这么不好卖?从而对电动车质量产生怀疑,产生逆反心理。
中国传统的买卖关系是买卖双方两相情愿、“上赶拢”不是买卖。如此高额补贴电动车购买,造成一时间电动车销售“烧火棍子一头热”的局面,补贴的过热更衬托出购买的过冷,增强越补越不买、你越亲近我越疏远的逆反效应。

 

二、补贴此高彼低此起彼伏或产生期待效应

 

既然补贴提升这么快,以后会不会再有提升?会不会有一天大家都不买,政府可以全部买单?从而引发观望和持币待购心理。

 

三、过于急切的兜售心理易引发电动车质量不自信猜想

 

销售心理越急切,越容易被看出企业的不自信;政府的热情过度未必能让百姓领情。

 

四、高额补贴遭遇低质量产品之后将损失政府补贴公信力

 

必须真实告知购买电动车的市民,电动车质量性能处于提升之中,可能会有使用中的电池蓄电容量衰减、充电时间越来越长、电池寿命短、更换电池成本高等等一系列电动车使用中不易被接受的方面,因为百姓有知情权。中国产品的夸大性宣传容易将产品最好的一面充分展示,不利的一面充分掩盖。而一旦消费者在使用中逐渐发现而不是由政府或者产品生产者来告知产品的性能不足之处,消费者便会产生上当之感,从而对政府和企业的诚信产生质疑。即使产品没有质量问题,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期望值较高,对产品的不足之处毫无心理准备,一旦使用中感觉不理想,也容易迁怒于政府的补贴奖励购车政策。

 

高额补贴风险的客观存在取决于我国的电动车产品并不是完美无缺无可挑剔。一旦消费者对电动车产品不满意,高额补贴的政府鼓励政策就将失去号召力和公信力。第一批享受补贴的消费者购车之后的负效应会经过口被传播得到放大,高额补贴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就会打折,造成的政府公信力下降。如此,政府如果再想产生此前的号召力,必须加大补贴额度,使鼓励电动车购买付出更大的代价。

 

产生上述效应的根源在哪里?

 

第一、事实上,政府的电动车补贴只是推动电动车发展的外因,消费者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主动购买才是内因。内因不起变化,外因力量再大,也只能是烧火棍子一头热,一厢情愿。老百姓未必尽数领情。

 

第二、电动车的市场认知是一个不可逾越的时间过程。缩短而不是逾越这个过程,需要在产品推广、宣传介绍等方面充分发力。如果把电动车作为特殊奖品,将给公认的英雄模范人物、科学家、有贡献的专家、高级知识分子等高层次人群,也许会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高额补贴兜售,不免有让产品贬值的意味。

 

第三、高额补贴如能建立在产品达到国家标准、经过市场检验的基础上,就不会有不自信的感觉了。这就需要高额补贴与产品质量性能的提升同步、和谐共进,产品过硬,补贴更有用。等到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经得起检验、达到基本使用需求、让消费者获得一定的心理满足的时候再通过高额补贴助推发力,内外合力,产品的推广力度和速度、市场占有率扩大的效果才会令人满意。

 

的确,高额补贴可以降低消费者对产品的挑剔心理,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但这恰恰降低了产品的档次,有损于产品品牌提升。消费者的迁就是因为对产品降格以求。

 

要想加速提升电动车的市场认知度,提升电动车的性能是根本。舍此,就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