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行业热点 > 正文

电动自行车为何进退两难?

2006/12/4 中华工商时报 阅读:3837

一直以来,电动自行车就是个备受争议的商品,到底是存是废,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近日,随着广州、海口等城市全面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关于电动自行车的争论再度达到高潮。那么,为何总是电动自行车面临着如此难堪的境遇呢?

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去年以来,一直在北京是“黑户”的电动自行车终于能够扬眉吐气有合法身份了。按说,这对一直呼吁“解禁”的电动自行车行业是个重大利好消息。因为从一般经验来说,首都的一举一动在全国往往有示范效应。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却依然看到了电动自行车的“困境”———在许多地方被逐出市场的悲惨现实。毫无疑问,相对目前的国情,电动自行车是个理想实用的代步工具,不但价格相对便宜,非常适合老百姓使用,而且随着近些年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前困扰电动自行车的环保问题也在逐步得到解决。那么,如此适合大众的一个产品,却在不同的城市屡遭“灭顶之灾”,可见,电动自行车本身也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

北京就是个好例子。在北京响应公众呼声,解禁电动自行车之后,电动自行车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泥沙俱下地带来了难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许多经营电动自行车的商家都会打出“电动车”的招牌。可别小瞧少了的“自行”两个字,却实实在在地带来了隐患。电动自行车其实是有严格定义的,国家标准规定设计时速不能超过20公里、重量不大于40公斤,只有这样的产品才可以称为电动自行车,也才被交通法规认定为“非机动车”。但现实却是,即使是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娘家———中国自行车工业协会的负责人在与笔者谈起电动自行车现状的时候也显得忧心忡忡。他介绍说,一些生产企业十分热衷于制造那些速度越来越快、重量越来越大的“电动车”,有些“电动车”的脚踏功能已经成了摆设。这显然已经超出了非机动车的标准,如果不知情的消费者购买了这些“电动车”产品,既不能受到交通法的保护,又容易危及到自身和他人的安全。确实,“超标车”的出现也为城市交通管理增添了难度,使得交管部门容易发出不利于电动自行车行业的论调。更重要的是,超标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安全的一大威胁。可见,在人们对电动自行车逐渐理解、日益包容的时候,一些生产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不去从提高制造工艺和环保水平上下工夫,而是试图在打政策“擦边球”。这种典型的“短视”之举,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电动自行车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众矢之的”,严重影响了行业本来日渐光明的前景。

在一个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社会,行政干预相对弱化的时候,企业的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动自行车的生产企业为求得公正地位进行了长期和艰苦的努力,但一些企业的行为又轻易使之前的所有付出化为泡影。在人们对电动自行车的生死进行争论的当下,一些生产企业是否也该扪心自问:究竟谁在为电动自行车制造这般进退两难的困境?

王京韬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