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中国电动车发展现状:产业化遥遥无期

2011/8/5 网络来源 阅读:867

  产业化遥遥无期,商业化之路尚属摸索状态,这是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如实的现状。


  行业现状一:“掩耳盗铃”式的弯道超车


  南京嘉远电动车船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辉先生日前在接受电动车时代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从行业发展的角度上看,是因为国内企业进入电动汽车这个行业的时间还很短,对其市场研究、技术路线、核心零部件及其整车匹配技术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不全面也不深入,加上国家关于电动汽车实际、准确的技术路线和标准迟迟不出台,导致企业各自为战,所谓的电动汽车技术、方案、产品路线层出不穷。现在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整车企业根据电动汽车的特点研发出一款全新的产品,大多还停留在由传统汽油车改装的“产品”,却向市场宣布“量产”,结果政府买了单,“产业化”依然寸步未行。


  李辉指出,我们现在都在喊电动汽车产业化,但是如果不对它进行深入的市场研究和技术开发就无从下手,现在一些部门、地方企业的市场理念完全忽视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局限性,也不顾市场的自然发展规律,非要让电动汽车这样一个“初生的婴儿生下来就会跑、不但会跑还要能拿到世界冠军,这怎么可能做到呢?”


  这些罔顾技术发展和市场规律的心理汇聚到一起,导致了有关部门和企业的不断“冒进”,最终引发了今年连续发生的电动出租车自燃、电动公交车自燃事件。国外对一款电动汽车的实验往往需要3到5年时间,而国内企业心态都普遍浮躁,根本沉不下心来进行研究,7.23动车出轨事件就是急功近利的发展方式带来的惨痛教训。长此以往,这种不负责任的导向会让消费者丧失对电动汽车乃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信心。


  行业现状二:中国汽车企业“不合则亡”


  谈到我国汽车产业中的“内斗”,李辉更是深恶痛绝,他认为中国整车以及零部件企业之间“总是想把别人的技术成果据为己有”,长期缺乏一种诚信合作的态度,在电动汽车领域,绝大多数传统整车企业并不具备研发和生产的能力和动力,可是为了获取高额补贴和政府支持,不得不与其它企业进行联盟合作,但他们之间往往“各怀鬼胎”,藏着掖着,生怕自己的核心技术被对方偷去,“这样怎么可能造出可靠的车来?”


  “那些大企业动不动就想收购、吞并那些拥有技术的小公司。但是中小民营企业岂肯轻易将自己辛辛苦苦十多年的科研成果让出去?他们也看到了电动汽车就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是谁都挡不住的,这也是新兴企业挑战汽车巨头权威、抢占市场的一席之地、夺取话语权和体现社会价值的大好机会。有谁会轻易放弃?”


  而目前产业联盟的形式也遭到了大众的质疑。去年出现的大大小小的许多“新能源汽车联盟”只是为了把行业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圈地运动”(包括央企T10联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没有形成任何一个合作方案、几乎没有拿出一辆合作车型,电动汽车产业化依然遥遥无期,这些“联盟”大都悄无声息,最终可能都会“不了了之”。


  李辉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再不团结起来,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将(像传统汽车一样)拱手让给国外。”在电动汽车合作研发方面,国外汽车企业明显看得更远、走得更快,斯特拉与丰田、雷诺与日产都结成了卓有成效的技术共同体,在平等合作的框架下,保证各自知识产权的独立性,已经或正在推出多款电动汽车。


  “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肝胆相照的联盟,”李辉董事长表示,“传统汽车‘市场换技术’的失败很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车上重演!如果我们现在还不团结起来,国外电动汽车在三年之内就会‘打’进来。”到那时,到那时市场让出去了、原有技术也丢了、新的技术又掌握不了,最后又变成依附性的汽车工业。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