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能源汽车的争论忽然由热至冷。今年以来,人们听到的更多的是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目标和政策支持问题的探讨,更具体一些的是对电动车产品质量、营建配套设施完善和新能源汽车成本的持续关注。
市场越来越理性了吗?
“政府要抓紧电动汽车发展规划,把发展小型电动车放在优先位置,作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点予以支持,要采取有力措施,合理布局和分工,加快产业链的形成,执行技术标准从严,市场主体从宽的政策,防止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防止出现重复建设。”原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新动2011第三届中国新能源汽车盛典”上说。
新能源汽车方向感不强
9月21日,“新动2011第三届中国新能源汽车盛典”在上海国际汽车城举行。此时,距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已将近一年,具体的发展规划至今未能出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顾问张书林在今年9月初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规划”迟迟未能出台的一个原因是技术路线尚未确定。
技术线路的制定主要涉及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等多个部委。然而,各个部门有着自己的盘算。据了解,科技部目前倾向于优先发展电动汽车。而工信部则倾向于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条腿走路”。
国家工信部副部长苏波不久前再次发出“在全力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同时,过渡期一定要抓好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的论断。
而在“新动2011第三届中国新能源汽车盛典”上,徐冠华提出了新的观点,即“以小型电动汽车为突破口,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
同时,他还提出了支持小型电动车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政府要引导和支持,要明确发展重点,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小型电动车进入市场创造条件。推行绿色补贴和税费制度,增加对小型电动汽车补贴和免税优惠等等。
与之对应的是,一些学者仍在呼吁新能源汽车路径的明朗化。
张书林称,中国应该明确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路径。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也认为,政府必须对重大的战略问题有所考虑、有所判断,听取多方意见,对有可能影响未来发展方向的技术路线适当加以重点支持,并且形成国家战略。
还有学者担忧,现在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中国在发展,外国也在发展。虽然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制上有一定的基础,但并不排斥外国公司进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可能。尤其是中国一再拖延新能源汽车规划,会阻碍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具体的发展规划,从而使得外国公司抢占先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进华的声音更为迫切:“我们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更具紧迫性。因为发达国家从汽车保有量来说基本是有饱和期,它的任何一点儿技术进步都带来能源消耗的降低,但作为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虽然说今年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但是到2020年,保有量是现在的3倍,仍然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现实的。那么用油安全非常严峻,如果能源结构不调整这是不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