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物联网让城市交通智能化

2011/11/24 太平洋电脑网 阅读:3667

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各大城市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行车难、停车难等问题几乎成为通病。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还逐渐成为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有效缓解交通压力,除了落实政府各项防堵、治堵措施外,加快交通信息化进程,以提升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同样是当务之急。

 

顺应我国城市的交通信息化进程,多年深耕国家“金卡工程”的航天信息,目前已利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开发出ETC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基于RFID的车辆智能管理系统、RFID物流车辆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与交通运输相关的智能解决方案,并在浙江、四川、福建等多个省市的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收效,受到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政府机关、物流企业及用户的广泛好评。

 

智能交通解决方案便捷车辆出行

 

随着交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智能交通”已经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能交通”倡导的是一种健康和谐的出行方式,它旨在以车为节点和信息源,通过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获取车本身以及车外部等属性,并加以有效利用,从而达到“人-车-路-环境”的和谐统一。你可以试想一下,当你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不用停车就可以交费,行走在路上没有信号灯不用再走走停停,也没有交通堵塞,没有交通事故的时候,这样完美的驾车生活是不是人人渴望。

 

针对智能交通,航天信息成功研发了ETC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和基于RFID的车辆智能管理系统。其中ETC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管理系统能够通过车载设备实现车辆识别、信息写入(入口)并自动从预先绑定的IC卡或银行账户上扣除相应资金(出口)。使车主驾驶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无需停车即可完成缴费,不仅大大提高了车道的通行效率,还节省了车主的宝贵时间。

 

基于RFID的车辆智能管理系统则将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与装在路侧的基站,利用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实现对所有车与路之间和车与车之间的属性信息及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能够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及提供综合服务。目前,这两款产品已成功应用浙江、四川、陕西等多个省市的高速公路及机关车辆管理中,赢得了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车辆管理部门和车主的青睐。

 

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助力车辆高效管理

 

当前电子商务高速发展,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长,物流企业不得不扩大自己的运输队伍,面对庞大的车辆数量,如何进行有效的调度和管理,也成为物流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针对车辆管理及调度上的难点,航天信息开发了RFID物流车辆智能管理解决方案,该方案依托先进的RFID技术,通过在运输车辆上安放防撕毁电子标签或挂锁式电子标签,利用RFID设备对标签中的车辆相关数据进行自动采集;通过车载终端、货物管理子系统和后台系统,实现了对车辆的定位、调度,对货物的安全追溯,防范计调过程中人为的管理漏洞,从根本上解决了物流运输管理中的各类管理和安全问题。

 

目前,该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在天津钢铁集团、邯郸钢铁集团、常州粮食现代物流中心、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中心,以及浙江物流园区的车辆管理项目中应用,不仅为用户大幅提高了车辆管理水平及物流运输的整体效率,还帮助用户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智能电网解决方案助推电动汽车服务业快速发展

 

如今人们绿色出行的意识越来越强,拥有无污染、节能降耗等特点的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家购买使用电动汽车。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被列入我国“十二五”规划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均在加大力度建设电动汽车的配套措施,完善电动汽车的服务产业链。为了帮助电动汽车服务企业能够实现智能化管理,航天信息研发了智能电网系统信息化解决方案。该系统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能够帮助用户实现电动汽车系统的电子支付、电池出入库管理、盘点、车辆身份自动识别、车辆动态定位、电池状况信息采集等多项功能。在国家电网南瑞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中,该系统凭借出色的表现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我国行业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化,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业界共识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其技术研发和应用得到了政策上的大力扶持。目前我国在物联网方面已经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并在安防、家居、电力、交通、物流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初步应用。

 

航天信息作为国家级信息领导企业之一,凭借在RFID等方面的雄厚技术实力,先后开发出一系列涉及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食品药品安全追溯、治安综合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并成功在多个省市运用,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用。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