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动车拥有量超过210万辆,会不会出现摇号上牌的情况?新能源汽车投入后遇到一些问题,有媒体质疑深圳离新能源汽车的春天还有多远?深圳的出租车何时能实现电召?昨日,市交通运输委主任黄敏搭乘“两会直通车”,就如何让老百姓更顺心地出行答疑解惑。
2012年公交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3%以上
记者:深圳提出要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公交都市,对此具体有哪些举措?
黄敏:今年,我们将全面实施《深圳市打造国际水准公交都市五年实施方案》,将以轨道交通网络运营为起点,提高“轨道交通+常规交通+慢行交通”的整体效能和服务水平,提高常规公交的运行速度、覆盖度和舒适度,满足市民多层次公交出行需求,并力争2012年公交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3%以上。
具体来讲,我们一是要实施公交提速工程,新增150公里以上公交专用道,推进公交走廊快速化改造。二是实施公交网络整合工程,结合地铁的开通运营,重新优化布设公交线网,初步形成“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一体化服务体系,原特区外公交覆盖水平提高至87%。进一步优化公交运力结构,新增、更新运力1500辆以上。三是实施慢行公交延伸工程,完善轨道站点周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新增自行车专用道150公里以上,推进“轨道交通+自行车”出行模式,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推广社区“支线巴士”,引入“商务快巴”服务,满足多样化公交需求。五是实施公交四站工程,新建500座以上新一代公交候车亭,改善市民公交出行条件。六是实施示范引领工程,加快推进坪山、蛇口、民治、坂田公交都市示范区和光明新区公交社区服务示范区的规划建设。
2015年新能源公交大巴将占公交车辆50%以上
记者:新能源出租车、大巴推出后已使用一段时间了,但有媒体报道说,新能源公交的使用并不是很乐观,存在着一些诸如技术、营运成本、充电桩配备、节能不高等问题。请问,深圳新能源公交今后的发展会怎样?
黄敏:目前我们国家机动车保有量是1亿辆,包括大巴、出租车在内的公交车占其中的1.8%。但公交车的排放却占机动车排放的30%,能耗占25%,所以能够把公共交通车辆变成新能源汽车,对国家和我们城市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都非常重要。深圳是国家低碳交通示范城市,我们要率先走出这一步。深圳目前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数量最多、车型最齐全、投放效果最好的城市。
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存在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但我们需要用战略思维看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目前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先导产业来发展,从而推动整个汽车工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深圳拥有两家国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深圳要在国家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和使用的抢抓机遇上起到积极作用。
战略一旦确定后,技术保障、充电桩配备、续航里程等都是战术问题,我们的战术要跟着战略走。为了让新能源公交可以更好地运营,我们市交委已经成立了一个“新能源公交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新能源公交运营数据的采集来推动、更新、改造新能源技术,使新能源公交最终实现可持续地发展。
下一步,我们也将继续加大新能源汽车在公交行业的推广应用力度,着力打造全球新能源公交示范城市。我们计划2012年推广新能源公交大巴1500辆、纯电动出租车500辆,力争至2015年推广新能源公交大巴6000辆,纯电动出租车3000辆,新能源公交大巴占公交车辆总数的50%以上。
目前不考虑限购,将采用经济杠杆提高用车成本
记者:目前深圳机动车实际拥有量超过210万辆,交通拥堵现象较为突出。请问交管部门是否会控制机动车数量的增长,例如采取摇号方式限制上牌?
黄敏: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有效缓解我市交通拥堵,交通部门按照市政府要求已编制完成我市城市交通白皮书和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一揽子”交通发展政策和应对措施。今年,我们将坚持“远近结合、软硬兼施、科学规划、综合整治”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交通供给能力;加大公交优先和轨道交通建设力度,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出台交通政策,实施需求管理,并适当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持续改善交通运行状况,进而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目前一个阶段,不考虑采用摇号等方式限制上牌,去控制总量。而主要考虑采用经济杠杆提升小汽车出行成本。例如,按照国内外一些通用做法,在都市的重点区域通过差别化的停车政策去调控车流。同时,为了让道路交通归回到“通道”、“走廊”的核心功能,为了避免道路成为停车场,降低城市效率,我们会考虑在政府投资的道路上收取一定的占用公共资源的使用费。
2012年深圳将有1万辆以上出租车纳入电召平台
记者:深圳市民什么时候能打个电话就叫来出租车呢?路边的出租车停靠点作用好像并不大?
黄敏:过去,96511是深圳运发集团投资的平台,里面有4000余辆出租车纳入电召的体系。目前,深圳拥有出租车约1.3万辆。我们将借助这个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把该电召平台打造成全出租车行业的电召平台,并计划于今年将1万辆以上出租车GPS信息纳入到统一平台。并结合深圳的实际特点,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运作管理模式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发挥社会效应,提高运营效率,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随着电召平台的建立,深圳之前所建设的出租车停靠点也将很好地使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