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规划“已正式报至国务院,目前正等待国务院审批”。确有其事,但谁来最终敲定出台时间,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烫手山芋”。甚至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规划”可能将成为“框架性”议案,沦为中央财政千亿元专项资金方案未通过、5年推广量约束性指标未提及、主流技术路径未明确的“三未”规划。
卡特彼勒产品开发及全球技术事业部总监、中国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晓波是汽车圈内有名的“海归派”,在与笔者谈及行业标准问题时,他举了自己在美国求学期间,制定“割草机排放标准”的例子。
“某一领域的发展,离不开行业规范,但制定标准要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制定割草机排放标准之前,要先搜集大量割草机的性能、指标。标准的制定是确保鼓励先进、保持稳定、淘汰落后”。孙晓波说。
无独有偶,在成都论坛期间,MCON首席商务官WalterJanson和 IntelligenceAutomotiveAsia执行董事Ashvin在与笔者交流新能源汽车发展,以及中外间区别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美国更强调“技术中立”,它只为行业制定环保、排放等外部标准,至于最后采取哪种技术路线,是一件“Markettalks”(市场说了算)的事。
结合汽车工程学会近期召开的年会,以及与会嘉宾争论的焦点,不难看出,汽车工程学会目前正在开展新能源汽车标准制定工作,可谓开了个好头,但千头万绪的采样、评价和定论,是一件庞杂的系统工程,也难怪有如此激烈的争论。
有传闻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标准,取样德国,参考了日本和美国的资料,结合了目前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有很多人对此有偏激的议论,认为是“捡剩饭”。其实大可不必这么狭隘,技术路径具有共生性,技术标准也具有宽泛性,只要不是将某一技术“一棒子打死”,而是以包容的姿态面对,多两种技术路线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