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行业热点 > 正文

南辰:四大误区恐让中国电动车输在起点

2012/3/15 《瞭望》新闻周刊 阅读:3031

  技术路线层面的观点相争,不应模糊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选择


  电动车时代网许讯,近期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政策密集出台,其中之一是《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的正式公布。仔细研读可以发现,如果说业界对于中国应该如何发展电动汽车还存有争议的话,这份规划摘要从政策层面明确了“纯电驱动”技术路线的战略。


  经多年探索实践,国际汽车产业界基本达成了电动汽车产业化战略共识:在技术路线上,近期(2010~2015)在依靠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改进和推进车辆小型化实现降低排放的同时,为满足更为严格的节能减排法规目标要求,应尽快推进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并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中期(2015~2020)在混合动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增加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程度,加大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力度;在2020年之后,纯电驱动技术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发展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大幅度降低排放。在车型应用方面,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种类型的电动汽车技术各自具有最优的适用车型。对短途出行需求,可采用小型纯电动汽车;对长途出行需求,主要采用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燃料电池汽车。


  基于此,以上述规划摘要为代表,“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动汽车将确立“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发挥我国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面向“纯电驱动”实施汽车产业技术转型战略,加快发展“纯电驱动”电动汽车产品。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指出:混合动力汽车是转型过程中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的一个产品,在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上采用比较多,在发达国家的轿车产业采用比较多;但混合动力实际上是一种节能减排汽车,它依然采用内燃机作为主驱动;在“十二五”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布局中,专家们提出了“纯电驱动”的战略。


  “纯电驱动”是指车在路上行驶的时候,它的驱动力主要依靠电机。按汽车的不同需求,在城市里活动的小型车,从电池的性价比来看,最适合纯电动模式;城市内的公交车,有足够的时间更换电池,也适合采用纯电动模式。如果行驶里程较长,插电式混合动力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而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适合采用小型清洁的内燃机来做发电机,给汽车补充电力或者直接驱动。但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是燃料电池汽车。它是完全清洁的,没有排放。从汽车产业发展类型的分类来看,混合动力属于节能汽车一类,纯电驱动则属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战略。


  笔者认为,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既要在近期利用混合动力技术(含微混)使在售汽车发挥更大节能减排的作用,又要从战略高度对“纯电驱动”技术研发予以重视。在国家宏观层面,要注重对包含电机、电池、电控等重点零部件产业群的扶持,对于“纯电驱动”的自主品牌产品,要在项目审批、政府采购等方面适度支持,对于合资企业的“纯电驱动”产品,应当鼓励使用“合资自主品牌”,并合理寻求中外双方的最佳利益平衡点。


  为促进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汽车、船舶产业的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明确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减免车船税有关政策。


  根据通知,所称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所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主要或全部使用新型能源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这从一个侧面明确回应了业界高度关注的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也意味新能源汽车距离市场渐行渐近。


  各界对新能源汽车的高度关注,实际上凝聚着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能否从大转强的寄托,一些在技术路线层面看似针锋相对的观点,其最终目的却能够从做强中国汽车产业的角度取得统一,倒是有几个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误区需要警惕。


  其一,认为各国汽车厂家曾经围绕电动车技术多次试图将其产业化而失败,基于现有的电池技术,本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浪潮未必会有什么突破。这种观点忽略了截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能源进化大势。


  其二,认为对于中国这样的煤电占很大比重的国家来说,发展电动汽车未必环保。这种观点有静止看问题的嫌疑。从公布的一系列能源发展方向看,中国的能源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战略转型也在有序进行。如果因为现有的煤电占比高就否认电动车的发展方向,无疑是一叶障目。


  其三,认为比发展新能源汽车更重要、更实际的是传统内燃机汽车的节能。这种观点有合理的地方,但是需要调整,即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战略方向,传统内燃机节能是战术技巧,要充分认识到,不能以传统内燃机节能替代发展新能源汽车,否则我们会在战略方向层面输在起跑线上。


  其四,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逐利、争补贴而引发的一哄而上和“产能过剩”。对此,笔者认为需要警惕苗头并密切关注,但是也要看到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既存在于汽车厂家层面,又存在于国家层面。而不管是从自主品牌企业与跨国汽车巨头的研发投入实力对比看,还是从美国、日本、西欧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扶持力度与中国的对比看,我们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入都不占优。在一个产业还没有起步的时候,不能因为规范其发展而扼杀竞争,而应该善于发挥国家层面的产业联合作用和地方的科学引导作用。(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南辰)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