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认为倪捷是斗士,也有交好的同行称其为行业发言人。在电动自行车行业摸爬滚打了15年后,倪捷依然在为行业辩护,在与《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常务副总编李强强的交流过程中他认为,电动车承受了太多不该有的指责,“而我这个人比较强势”,他说。
不仅强势,他还固执,“一条道走到黑”。自绿源成立以来,他也曾不止一次想过放弃。最想改行的时候,是1999年。那一年,因为电池质量问题,绿源濒临倒闭,工人工资都已经发不出来,产品几乎停止销售。倪捷硬是咬牙撑下来了。“心情不好的时候,我间歇性地想过改行,但过后就回归理性了。”
而今,电动自行车四巨头之一的绿源,也是老牌电动自行车企业中唯一的幸存者。
李强强:前一段时间,宝马研发出一款电动摩托车,许多行业内人士都关注到了这个消息,也有一些不同角度的解读。电动两轮车在中国发展了16年,也被争议了16年。现在,一些全球性的超级玩家突然跳进来了,你听到这个消息是什么心情?
倪捷:奔驰和宝马都出了电动摩托车产品。我也一直在进行研究,不管是电动摩托车也好,电动自行车也好,都是非常有内涵的产品。许多工业设计的创新理念可以加进去,很多技术创新的理念也可以加进去。所以未来,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也可能不再是交通工具,而是奢侈品、收藏品。
当然还有大量的电动自行车仍然会作为交通工具。就像衣服一样,有的是三五十块钱一件,有的上万块一件。所以电动车作为大众的消费品,我们的努力就是要把产品的各种魅力展示出来,所以事实上发展的前景还大得很。奔驰、宝马等跨国公司的进入也给我们一种新的理念,他们可能会引导新的时尚和潮流。
李强强:你不认为是狼来了?
倪捷:我不这样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儿,根本不存在狼的问题。其实新的竞争者的进入只会把这个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特别是这样一些值得尊敬的公司进入这个产业。我们也完全地和他们进行充分的合作和竞争。同台竞技本身也是一种合作。
李强强:电动自行车产业竞争格局等生态环境还存在很大的变数,这也是个有趣的现象。剧烈的变化在钢铁、化工这些传统行业里是很少见的,除非有革命性的技术出现。你怎么解读电动自行车?
倪捷:说到底是因为世界范围内没有形成发展电动自行车的气氛。
我认为这是不公正的。电动自行车就是中国人把它玩大的,所以有很多社会精英就认为它比较土,从根本上就不太认同。这是一种歧视,没有经过正常思维分析,完全是凭着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眼前所见做判断。
有的时候,人们会依赖道听途说。有人说电动自行车给我们的交通造成很大的混乱,但是他不是从科学的角度去考虑的。我们来算个帐:现在电动自行车已经有1.5亿辆了,汽车才1亿辆。这1.5亿人开电动自行车要比他们开汽车对外界造成的干扰小得多。
还有人说,电动自行车一年的死亡人数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1.5亿辆电动自行车一年交通的死亡人数是三千到四千人。这个数字到底是多还是少?人们是很纠结、很糊涂的。以日本为例,日本人口近1.3亿,每年交通死亡人数是6000人,远远超过在中国骑电动自行车的这个人群的死亡人数。人们仅仅从这一点贸然评价电动自行车不安全,是不妥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