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迟迟不能出台,业界开始蔓延一种疑虑,猜测中国可能下调“十二五”规划中设定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50万辆目标。
对此,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甄子健在上海表示,政府规划往往比较乐观,业界往往比较悲观,“量只是一个规模目标,设定目标是应该的,但是不必过分纠结。汽车行业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不是政府某部门说达到多少,就达到多少。”
3月21日,甄子健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的国际新能源汽车创新论坛作此番表示。他透露,截至2011年10月,全国25个示范城市共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13085辆,其中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6142辆,混合动力的节能汽车6943辆。
1万多辆的产销量,与2015年50万辆的目标相去甚远。甄子健指出,实际上国家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已经够多了,而且在数量上不封顶,有多少车补贴多少,但仍然只有一万多辆,关键在于无车可供。
他认为,目前的关键还是建立起整个产业链条,树立整个产业的信心,即便是出现技术问题也可以解决。毕竟第一代产品的故障率、节油率可能不会很理想,但是这两三年中产业会得到锻炼,第二代、第三代产品的可靠性、节油率以及用户接受程度已经有明显提高。
中国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在涉足新能源汽车,一些央企也在积极参与基础设施部分,全产业链市场机遇正在形成。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甄子健表示,在零部件上首先是技术创新不够,产业资源不足,与整车企业配合不畅,产业形态不明朗。
目前,除极少数车企可以统一考虑整个产业链甚至基础设施,多数车企与零部件企业是脱节的。比如做新能源汽车电池,产能上了规模,但什么时候能用,如何与整车配合,整车企业什么时候卖出批量产品,都不知道。配合不畅,也就造成了技术发展的制约。
另外,市场规范尚待时日。有利于模块化批量生产、降低成本的许多标准,有利于螺旋上升的许多规范,都还没有。甄子健说,虽然大家都感觉行业特别热,舆论特别关注,投资特别多,但效果不是特别好。
他说,示范工程是有效果的,下一步政策肯定要延续,而且要加大力度发展。这种几个部委配合、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来推的汽车方面的政策,还是比较少见的,肯定会拉着整个产业继续往前走。
对于国家可能把下调电动汽车产销目标、将侧重点从电动汽车转向混合动力的说法,他认为没有根据。
首先,两者的技术路线是相通的,混合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向电动汽车发展的必然阶段,也依赖机械和电系统的耦合,中国一直在坚持汽车动力系统的电动化。混合动力相对成熟,但其难度丝毫不小,并不是做混合动力就比较容易。
甄子健说,示范过程中,电池水平决定了批量推出电动汽车会比较慎重,混合动力对电池的依赖相对小一些,因此混合动力客车发展得比较好。但战略方向上,燃料电池、纯电动汽车真正能够替代石油燃料技术,当然会有更大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