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大咖访谈 > 正文

视频:绿源电动车15周年纪念微电影《在路上》

2012/7/12 中电动车网 阅读:9586

在中国,很少有这样一个行业,自诞生之日起,封杀、指责、障碍就如影随形,却水银泻地般快速成长壮大;

有这样一个企业,15年来始终专注于一个行业,心无旁骛,不以“大”和“强”为目标,以推动行业进步和带来交通便利为乐趣而孜孜以求;

这个行业是电动自行车行业,这个企业是绿源控股集团。一路坎坷,电动自行车行业已经蔚为大观,拥有超过1.2亿辆的使用规模。坚定执著,从中国最早的一批试水者到当下行业的领跑者之一,绿源用15年的求索诠释了“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的企业梦想。

密码一:两个技术控

倪捷自称是个宅男,一个喜欢在办公室里探讨和研究电动自行车技术的工程师。但凡听到与行业相关的知识,他就会眼睛一亮,与他交谈的人会感觉到倪捷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不断地吸收对话者口中流淌出的专业知识,那股吃干榨净的劲头让对话者感叹。

记者目睹了一场这样的对话。一个寻求与他合作的永康企业主在倪捷的办公室,就自行车轮毂的制造过程展开了讨论。从铸造方式、材料成分到镀膜、尺寸等每一个环节,倪捷总在反复追问各项数据。这场一个多小时的对话,令那个自诩为轮毂制造专家的永康人不得不折服于倪捷的严谨与专业。

倪捷的确很宅。他会为一个行业问题,在办公室翻书或者上网查阅资料,用计算器反复演算。与人交流,他一定会用数据来佐证观点。为了数据的准确与权威,他经常到一些英文站点寻求帮助。几年前,电池行业因铅风暴整顿时,他在美国一政府网站上看到了有关铅排放的数据,结合中国的情况,他做出了电池制造铅排放远低于汽车尾气、冶炼等行业的判断。在遭到有关人士质询时,他用翔实的数据回应了质疑。用他自己的话说,面对质疑,绿源从不闪烁其词。

今年4月份,北京一个绿源用户的锂电池发生爆炸。倪捷第一时间在微博回应,并撰写博文对电池爆炸原因给予科学的解释,最终赢得了用户的谅解。

妻子胡继红也是一位技术控。她说,大学学的就是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当时就梦想着让电力成为交通的动力。两位当家人对技术的痴迷引领绿源在动力、能量回收、维修流程等领域突破不断进而引领行业的不断进步。

密码二:做企业不为赚钱,只为快乐

对技术孜孜以求,在当下的民企掌门人中的确不多见。在他们看来,办企业赚钱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推动行业进步和给老百姓带来便利,这才是办企业的快乐。有了这个兴趣点才会乐此不疲。相反,以赚钱为目的,在拥有金钱之后,往往会是空虚。一旦企业掌门人感到空虚,企业就离失败近在咫尺了。

倪捷解释说,做企业如同一场赛跑,倘若很快到达了终点,显然没有了达标前的冲劲。倘若目标是财富,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大多数企业主都已经达到了目标。倘若是行业进步,因为进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创新没有止境,那么企业的状态就始终是在路上,企业也就能保持不断奔跑的状态。《在路上》是倪捷很喜欢的一首歌。这首歌表达的意境恰恰是绿源为了梦想不断追求的姿态。

这或许是多年来,每逢行业遭遇政策封杀、各种阻挠之时,倪捷敢于挺身而出的原因。他欣赏乔布斯对产品的完美追求。在他看来,iPhone、苹果电脑以实现品质价值为最大目的。不以赚钱为目的则是工程师主导,工程师说这个东西有瑕疵,不能卖,再赚钱都不能卖。

倪捷遇到的一个例子很典型:他家用了几年的热水器的阀门上有个螺钉生锈了,其他部件都好好的。这种事,在工程师主导的企业不可能出现。他解释说,螺钉为什么生锈?很简单,它没有经过盐雾试验,电镀层的厚度不够,比如说应该达到10微米,但实际只有1微米。消费者看不出来,所以产品照样好卖,螺钉质量并不影响销售,企业就乐得如此。这是失去了做产品的良心。

转型升级,就是做产品时,坚定地认为,要尽自己的责任给客户创造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的价值。参加日本和美国的展览会,就可以看出他们的良苦用心,他们最在乎的不是产品卖不卖得掉,而是要把这个产品做到最好。

他说,不是天天只关心市场营销,而是追求完美和独特真正的转型升级要靠企业家建立这种心态。要把产品做成责任产品。但要做到这个程度,质量、技术、服务还有设计,就都要跟得上。“推动行业进步才是企业家应有的乐趣。”

密码三:车库诞生绿源,颇有硅谷范

绿源的诞生颇有点硅谷车库文化的特质。所谓车库文化是指美国硅谷的创业者们最初创业的场地都是自己的车库。微软、雅虎、Facebook等莫不如此。1997年,凭着对电动自行车的几张草图,倪捷和胡继红在自己12平方米的车库摆上工作台开始了第一辆电动自行车的制造。

凭借大学所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八年在乡镇企业的实践,胡继红设计出了第一辆绿源电动车。骑上这辆现在看来很粗糙的车子,胡继红没有了骑自行车爬坡的艰难感受,也让她坚定了对行业前景的美好期待。

去年东方卫视《波士堂》栏目组请倪捷、胡继红夫妇重现15年前在市区婺州公园推销电动自行车的情景。此时的胡继红已经是绿源集团这家年产百万辆电动自行车的集团总裁,但她依然未减当年的勇气,骑着一辆公司最新的锂电折叠自行车向现场的市民介绍起自行车。虽然只是个模拟场景,看得出胡继红很投入。显然,15年前夫妻俩的第一辆电动自行车从此地起步的情景已然是他们创业经历中最深刻的烙印。

15年前,带着自己制造的第一辆电动自行车,倪捷、胡继红夫妇向正在婺州公园晨练的老人们推销产品。老人们对这个玩意很好奇,但是没有人当场购买。第二天,胡继红接了近百个咨询电话,解释得嗓子都哑了。原本期待能卖出几辆车,结果三天过去了,没有人下单。倪捷似乎并不着急,他说,老人们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进入到汽车时代,但是他们可以成为不用骑行的电动自行车的体验者和使用者。只要他们用上了,就一定会舍弃不了。在《波士堂》录制现场,倪捷用了“勾引”一词。的确为了让老人们骑上电动自行车,夫妇俩费尽了口舌才将老人们扶上电动车。

最终,晨练的老人们成为绿源的第一批用户。这个令老人们无法舍弃的东西目前已经拥有了1.2亿的用户。绿源也从一个12平方米的小车间发展到数万平方米车间,在浙、鲁、闽等地建设生产基地的大型企业。倪捷由此感叹道,伟大的消费力是生产力澎湃不绝的源泉。

密码四:打造创业者舞台推动消费者升级

对绿源15年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在倪捷看来是一个挑战。刚从美国回来的倪博原(倪捷的女儿)带给父亲一份报告。全球最具权威的派克研究机构对全球范围内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的企业做了一个排行。绿源集团凭借在领导力、品牌、渠道建设等十多个指标综合得分第一的成绩成为世界范围内这个行业的领导企业之一。这不是第一份国内权威机构对绿源的独立调查报告。美国一家权威机构曾将绿源列入新能源TOP50企业。这些权威第三方机构的报告的确令人欢欣鼓舞,但倪捷更愿意在15年的节点上去反思一下绿源的不足。

他说自己太宅了,以至于中层管理者都比较宅,直接的后果可能是开拓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下降。对此,他的解决方案是,让员工成为创业者,角色的变换或许是激发热情的最好办法。目前,绿源开始在营销环节实行创业者计划,将全国的大经销商、集团营销部的员工变成一个个创业者,与绿源共同出资打造创业平台。对这样的改造效果,倪捷很期待,期待能够进一步推广到企业的各个层面。他说,绿源有“大”和“强”的部分特点,但是并不“好”,所谓“好”就是要满足企业家、员工共同发展的需求。绿源离好还有差距。

消费者的不成熟状况,导致当前国内电动车品牌“千车一面”的状况,品牌虽然不同,但是产品给消费者的品牌区别度并不大,导致竞争的直接手段就是价格。绿源目前在推动“让经销商更专业”的运动,以期通过专业的经销商来培养专业的消费者。“一旦消费者开始像买电脑那样,按配置来买电动自行车,那时消费者就成熟了,电动自行车的细分市场就出现了。”倪捷如此判断。

“在反思中求解,在求解中反思”或许是绿源追梦15年最大的成长密码。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