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电动自行车速度太快引发的安全问题,新国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监管修改,规定:时速在20公里以上、50公里以下,重量超过40公斤的电动车被作为轻便摩托车而纳入机动车管理范畴。规定表示,最大设计车速不大于20公里,具有人力骑行能力,且整车整备质量、外廓尺寸、电动机额定功率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两轮车辆(也就是电动自行车)不纳入机动车管理。
“《道交法》有规定,非机动车时速不能超过20公里,目前绝大多数电动自行车都已超标,所以,也不是自行车。”电摩国标起草者之一、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摩托车分标委会秘书长缪文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路面上、市场中的超标电动自行车,精确定义应为“不合格的机动车”。
电摩将被划入机动车管理范围,驾照、交强险、车辆上牌、机动车司机需要遵守的所有规定,均适用于电摩驾驶者。但是,超标电动自行车是否应作为机动车管理,骑车人是否需要考驾照、买交强险,有待于国家相关部门的具体规定。
解析 骑电动车考驾照存在争议
“骑电动自行车要考驾照是对新国标的误读”,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委员会主任委员、《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标准制定协调小组专家陆金龙表示,“将电动自行车混淆为电动摩托车是误读的根本原因”。陆金龙说。新国标对轻便摩托车进行了重新定义,释义为“时速20公里以上、50公里以下用电驱动的两轮或三轮车辆”,这种说法“牵扯”进了此前就备受争议的电动自行车。于是有媒体据此推断“时速在20公里以上、50公里以下的电动车将按照机动车管理,那么就需先上牌,驾驶员还需考驾照、买保险。”
在新国标出台前,8月14日,由国家标准委联合公安部、交通部以及有关专家先后召开了两次研讨会,并于8月16日公布了明确的三项意见。其中包括:近期不会出台有关电动自行车的新管理办法,因此目前针对电动车的相关管理不会有变化;正在修订中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将不受限于刚刚开始实施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在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修订完成后,《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有关电动自行车的表述将随之作梳理和修改。陆金龙证实,电动自行车不可能划归为机动车,也就是说,骑电动自行车并不需要“考驾照买保险”。
对于新国标实施后,相关管理措施的变化,记者致电地方交通管理部门,并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复,只是表示具体措施还在制定中。对此,警方作出回应,称“新规”仅是政策层面,尚未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目前配套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细则尚未出台,故交警部门将暂不执行新规定。如出新举措会通过媒体发布。
市场 商家促销应战“新规”
电动车新国标实施一周多了,让我们来看看电动车市场上经销商和市民的反应。在西安一家品牌电动自行车的促销现场,前来咨询购车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商家表示没听说过电动车新国标,现在电动车的时速一般都能达到20公里以上,最快甚至超过了50公里。一家电动自行车店铺向前来看车的顾客宣称:我们店里多快速度的车都有,你想要哪种就有哪种,上的都是电动自行车的牌照,不属于机动车辆。一位正在选购电动自行车的顾客说:现在国家对电动车的管理没那么严格,上牌照都是给时速20公里以下的车上的。现在的电动车哪有那么慢的呀。也有市民持无所谓态度,认为电动自行车还是应当做不费劲的自行车使用,在城内保持时速30公里上下,因为面对交通拥堵现状,在市内想快也快不了。
西安最大的电动车批发市场是太华电动自行车批发市场,它也是西北最大的电动车集散地。虽是周末,但记者在这里发现,市场内外完全没了以往的热闹场景。商户们说,电动车新规一出台,市场的热销就被泼了凉水,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有一周了。以前每天能卖十多辆,现在减少一半以上,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销售还是影响比较大,顾客多处于观望阶段。
在某品牌电动车前,老板指着一辆车要价2680元,称最大时速是45公里,充一次电可以骑70公里。“我们店里电动车时速差不多都在40公里,时速慢的也在35公里。新国标真正实施,街道上怕是看不到电动自行车了。”
周师傅询问了两个多小时,还是对着拿报纸对自己解释“并未受影响的”的促销员表示不敢轻信。周师傅表示,把电动自行车规范起来也无所谓,最起码杜绝了一些黑车,管住了一部分不守交规的人,对大家都有一定的约束。但自己对具体的政策还不太了解,电动车将来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现在谁也不清楚,买电动车的设想只能先缓一缓。
为了改变市场的冷清,商家纷纷推出以旧换新的促销方式。伞塔路一位电动车经销商表示:旧车折一个价位,按市场价一般能卖多少钱,就给折多少钱,新车我们是明码标价,定的价格,两个差价一减就行了。
困境国标与现实操作相互矛盾
清华大学教授马贵龙曾参与1999年电动自行车国标制定。据其介绍,当年使用者对电动自行车的行驶里程需求,往返只须10公里,“体重40公斤,时速低于20公里”。绿源电动车董事长倪捷说,为了满足顾客对速度、路程的需求,电动车制造商就不断加大电池容量,容量是用重量换的,所以重量就不断提升。电池越大可以容许的电流就越大,电动车的爬坡能力就越大,载重能力就越大。电池从最初的只有5公斤,到现在最普通的17.2公斤,甚至大到20几公斤。
西安一位经销商明确表示,要求电动自行车时速不能超过20公里,但这样的电动车就没人要。一位看车的市民称:两三千元买的电动车要是时速达不到20公里以上,那还不如骑15公里时速的普通自行车。过去为了按照标准达到限速的要求,电动自行车在出厂时都装配了限速器,一旦超过规定就会被视为不合格产品。一位促销员向记者演示道。卖车的时候都装限速器,一插是20公里,客户要求车速快,我们就给拔了。
去年六月,国家四部委下发通知要求,凡是超过“20公里/小时、重量40公斤”以上标准的电动自行车都将逐步淘汰。电动车销售商告诉记者,商家为了满足两项要求,就只能在车架上“偷工减料”,这给电动车的自身安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要是让这样的电动车以机动车的身份上机动车道,人车安全难以保障。”前来购买电动自行车的市民张先生说,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走在了管理的前头,大量所谓“超标车”已成既成事实。后制定的法规对马路上比比皆是的超标电动车是否拥有可操作的执行力,才是破解问题核心的关键。
建议设立电动车专用车道
一位摩的司机向记者谈及电动自行车的优势时表示,汽车在路上都会规规矩矩的行驶,因为一旦违规不是发生磕碰事故,就会被满街道的摄像头将违规拍个正着,面临扣分和罚款的处罚。自己骑行的电动自行车就不管这一套,只要不发生交通事故,就能放心满街跑。这位司机指着被灰尘覆盖早已看不清本来面目的车牌对记者说道,摄像头拍上了也看不清。就怕出事被现场逮住走不了。2000年7月1日,西安市为了整治交通秩序,宣布禁止摩托车进城。但取而代之的电动自行车,开始扮演当年摩托车的角色。一位交警对记者诉苦道,大街上满眼都是电动自行车,自己执勤点正好在城中村边的十字路口,每天早晚蜂拥而出的电动自行车根本就不服从红绿灯和交警的指挥。“明显违规,我都不敢管,怕他们一看到警察跑得更快了,上面还带着大人小孩,出事了就更糟糕。”2007年西安在马路上划出专门的自行车专用道,人车混流现象有了进一步的改观,随着电动自行车在马路上的数量不断增加,交管部门称电动车的管理刻不容缓。按照现有的交规规定,电动自行车应在非机动车道行驶,但由于电动自行车比自行车、三轮车等人力车速度高很多,很多行人和骑自行车的市民看到电动自行车时往往还是选择了躲避的畏惧神情。
电动自行车司机表示,在道路规划上应该增加专用的电动自行车道,将这些速度不太慢的电动自行车与人行道和机动车道隔开。有市民们建议,现代化大都市考虑城市交通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行人的安全,其次是自行车,然后才是机动车辆。如果让电动自行车上机动车道上,既增加了交通压力,本身的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毕竟安全是最重要的。
知名媒体评论员林坤认为,电动车随意破坏交通法规的行为肯定会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约束与惩罚。还道路交通以安全和规矩,是大多数市民期待。不管新标准最后具有何种程度的溯及力,都必然要在道路上给电动车确立出适当的地位。而这样的确立基于时速限制,也基于道路实际情况;基于公德意识,更基于一个权责对应的马路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