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万向的电动车梦想难圆 收购A123之路困难重重

2012/9/20 阅读:1081

万象集团要想收购A123公司并非易事。

  据中国电动车网了解,在美国有过众多收购案例的浙江万向集团又一次展开了收购,这一次堪称大手笔,以往任何一次收购都难以匹敌。

  2012年8月8日,这家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与美国电池标杆式制造商A123(Nasdaq:AONE)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万向将向A123公司注资至多4.5亿美元,而作为回报,万向将获得A123公司80%的股权——这在中国零部件企业全球并购中成为标志性事件。

  自万向开始做上“汽车整车”梦以来,它的当家者鲁冠球就一直不遗余力地在这个圈子里寻找机会。现在,鲁氏家族希望这次并购能帮助他们向这个梦想靠得更近一些。

  根据双方达成的谅解备忘录,万向将向A123公司首先提供7500万美元的初始债务融资,后期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再购买A123公司总计为2亿美元优先担保可转股票据。协议后期还包括万向提供的1.75亿美元的期权认股权证。

  按照要约,首批7500万美元初始债务融资为与认股权证有关的优先担保过渡贷款,将分两部分完成。其中第一笔贷款为2500万美元,包括1500万美元现金及1000万美元的信用证,这笔贷款将在A123公司执行最终协议后立即可用。

  第二笔贷款为5000万美元,将在第一阶段特定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融资。这些特定条件包括4个方面:一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支持;二为中国政府批准;三要保留研发和工程师团队;四则满足其他常规及惯例条件。

  万向承诺的第二阶段2亿美元优先担保可转股票据则要满足更多条件,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A123公司将继续接受政府补助及税收抵免的合理保证,这也是关键所在。

  2012年8月16日,两家公司达成了最终协议,万向将向A123公司提供4.5亿美元的资金,成为A123公司最大的股东,控制A123公司80%的股份,掌管A123公司在美国底特律市的两家电池工厂以及密歇根州阿安伯市的一家工程中心。

  虽然,首期2500万美元会在最终协议达成后一周即付,不过根据最终协议条款,万向后期投资同样需要达成谅解备忘录中的条款,即美国境外投资委员会、中国政府的批准后,才能将第二批5000万美元贷款提供给A123公司。

  如果一切如计划进行,A123公司将起死回生,也为美国民众保住了1300个制造业工作岗位,而万向则的确又朝其汽车梦想迈进了一步。

  看起来不错,但到目前为止,它们的并购仍要过政府这一关。《汽车商业评论》认为,除此之外,鲁氏家族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在执行新战略、为A123公司的未来奠基的同时,如何向股东提供现实的投资回报?毕竟新能源汽车前途还并不那么清晰。

  突然来了一个机会

  2001年,A123公司诞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手上握有的先进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使它迅速在锂离子电池市场立住了脚,甚至被誉为美国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的标杆企业。不过10年之后的今天,这家曾拿一手好牌的电池制造商却游走在破产边缘。

  A123公司的经营范围涉及新能源车车用电池及电网领域,汽车整车服务客户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通用、宝马等老牌汽车公司以及Fisker这样的新锐电动汽车品牌。

  2009年,A123公司与上海汽车合资成立先进牵引电池系统(ATBS)公司;2012年3月2日,双方宣布扩大在中国的锂离子电池伙伴关系。上汽推出的荣威750混合动力、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及即将推出的荣威全电动车型均采用A123公司生产的柱状磷酸铁锂电池。

  对于这家后起之秀的迅速崛起,《汽车商业评论》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出色的优势;二是美国政府的大力扶持。

  它所拥有专利权的磷酸铁锂技术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新型纳米材料研发基础上推出,圆柱体的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安全稳定、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很对大多数客户的路子。此外A123公司还是TS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及ISO9001认证的先进锂离子电池及系统的供应商。

  而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给它加强了底气,彼时,美国政府认为必须通过发展电池技术和太阳能技术赢得同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的竞争,因此加大了对电池及太阳能技术企业的投资支持。

  2009年,奥巴马政府拨款2.49亿美元给A123公司,由头是支持这家公司新工厂建设及提升就业岗位。而此前,它已有两笔不菲的拨款入账——2008年秋天获得密歇根州1000万美元的拨款,第二年春天,这个州的经济发展集团又送来1.25亿美元的税务减免拨款。

  有政策的保驾护航,A123公司乘胜出击。2009年9月在纽约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宣布上市,一举募得3.8亿美元资金,并在一周内股票迅速飙升至23美元,大批股民成为它的拥趸。

  彼时的A123公司,天时、地利、人和。但有利局面却并没有维持太久,急转直下现在竟走到了破产边缘。事实证明,A123公司与美国奥巴马政府对电动车市场供求关系估计过高。电动车市场没有想象中大踏步前进,过高的研发成本导致价格偏高、需求疲软。

  但这家泡在蜜罐里的公司并没有看清真相,依然扩大生产规模,最终产能过剩,占用了大量资金。实际上,自A123公司上市直至现在,其没有一年能够达到年初设定的销售规划及盈利目标。

  如果仅仅说是由于产能过剩导致A123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那么还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来改善这种不利局面,毕竟它的产品在市场上有较高认可度。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2012年春天,A123公司应用在Fisker车型上的电池出现缺陷导致整车被召回。虽然后者最终并未与密歇根人解除合作,但减少了电池订单数量,A123公司也因此名声受损。

  不幸的事情紧接着又出现。2012年4月11日,通用汽车在其沃伦市技术中心进行锂电池极限测试实验时,锂离子电池爆炸,这一事故的主角恰好又来自A123公司。

  虽然通用汽车事后对外澄清并非A123公司生产的电池爆炸,而是电池中气体外泄被引燃,但坏名声总是能传千里,而与之共同到来的是难看的财报数字。

  刚刚披露的2012年二季度财报显示,A123公司二季度共损失8290万美元,约合每股损失56美分,营业收入下滑53%,降至1700万美元。截至二季度末,它的现金流已经从一季度末的1.131亿美元缩减多大半,减少至4770万美元。

  正当A123公司备受现金流困境之时,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浙江万向集团向其伸出援助之手,于是就有了这份前面所提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的诞生。而按照A123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大卫•维欧(David Vieau)的说法,其实万向集团早在4个月前就主动找到他们。

  大卫•维欧这样解释公司愿意被收购的原因:“我们开拓全球市场必须有强大的现金流,现在我们缺乏这些,而万向的投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万向的电动车梦想

  万向的梦想远非A123公司可以理解。“我不造汽车,我的儿子也要造。”鲁冠球曾如是说。

  对于鲁冠球,圈里人并不陌生,这个浙江万向集团的创始人,颇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硬是将1969年创办的萧山宁围农机厂发展成为如今的万向集团。

  很多熟悉鲁冠球的人都知道,他内心一直有一个重要的梦想——造汽车整车。10多年前,鲁将目光放在新能源和电动汽车上,下决心自主研发整车。现在,他在电动汽车上整整投入了10余年,却从未赚到过一分钱。执着的鲁冠球一直在坚持,并最终等来了他认为的机会。

  2009年,中国政府推出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政策利好,鲁冠球的汽车梦距离现实更近了一步。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家发改委已接受40余家民营企业的申请,要求获得汽车整车生产资质,这其中就有万向集团。

  鲁冠球之子鲁伟鼎是万向集团总裁,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以及海外并购上同样雷厉风行。

  万向海外收购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和市场,主要围绕汽车零配件上游产业延伸,审视资源配置后有没有增值,其跨国并购要的是“会下金蛋的鸡”。万向不为了并购而并购,而是为了更好优化配置国际资源,把中国制造推向全球市场,实现“中国产品卖出美国价”。

  在海外并购上,万向有三条已基本成熟的并购线,其中之一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新能源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就是电池,而美国A123公司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磷酸铁锂电池,而将它收入旗下将有助于扩充万向新能源技术,万向集团的电动车梦想距离现实也将更近一步。

  1999年,万向集团迈进电动车领域,首先切入电池领域,走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发展战略,欲分享纯电动汽车市场的蛋糕。

  2012年2月17日,万向集团与史密斯电动车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子公司。万向出资1亿美元用于开发并生产电动车,其中包括纯电动校车。

  万向本身也研发电池,迄今已经15年,但是《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其水平要远逊于国外同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它提供电池的新能源大巴表现并不见佳。因此,此次收购A123公司,将提升万向乃至中国电池研发和生产水平至国际一流先进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万向集团在电动车制造领域的布局。

  虽然鲁氏家族在海外收购案上也曾上演过联想收购IBM、TCL收购汤姆逊这样的“蛇吞象”场面,但与他们大声势大场面不同,万向大都采用悄无声息的“蚕食式”收购方式。但是这一次收购A123公司,它却已经难以静悄悄进行。

  不能绕过的拦路虎

  万向此次收购行为被美国政客披上了政治的“外衣”,事情已经变得非常复杂。

  A123公司刚刚对外发布即将被收购申明,美国国内立即出现了反对声音。虽然白宫新闻发言人表示万向集团的此次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