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辖23个行政村(社区)、人口5.2万的朱刘街道办,却在短短4年内,冒出了100亿元的电动车大产业,被誉为“山东电动车产业第一镇”。
四年前,朱刘街道还没有一家电动车企业。现在,这里有比德文、缘分、木兰等电动车整车生产企业6家,有吉庆电机、大明车架、赛宝威烤漆等30多家配套企业。
朱刘街道党工委书记孙修炜介绍说,去年这个占地10平方公里的电动车集群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引进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集群。朱刘街道电动车集群从一个企业开始。
2007年,比德文电动车落户于此。目前,比德文电动车产业园的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建成18个生产车间,有40条整车组装线,引进19家配套企业。去年,比德文产销两轮电动车135万辆,品牌价值达到51亿元。
在比德文的展厅,从可折叠的电动车、摩托车样式的电动车到电动汽车一应俱全。公司品牌发展部部长宋建涛介绍说,比德文在潍坊、天津、无锡建设了三大生产基地,建立了完备的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技术实验室,已经形成电动两轮车、电动三轮车、电动汽车、特种车辆、动力电池等产品系列。
国内大大小小的电动车企业无法计数,仿制等恶性竞争等广泛存在。宋建涛表示,比德文不怕被仿制。他说,比德文居行业前三位,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在一年左右,一些经典款式最多生产两三年,“我们的产品只要领先半年就可以了,因为其他企业仿制出来就是到了该淘汰的时候”。
“仿制也只是仿制出来外观,技术、设计都无法仿制。”宋建涛说的不假。记在比德文的产业园内,为其配套的烤漆、电机、轮胎、电器总成、控制器等企业生产车间就在比德文整车生产线旁边,“我们随时可以改进产品设计”。
虽然目前国家关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的政策还没有最终确定,但企业已经行动起来。
今年,比德文公司投资13亿元新上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和电动三轮车项目,主要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和锂电电动三轮车等。这两个项目投产后,比德文将实现由低端电动四轮车向中高端电动轿车转型,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
目前百姓对电动车有巨大需求,我国电动车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对产业进行规范和引导,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