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0月28日,由广东省电动车产业联盟、广州市电动车产业联盟主办的“广东省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报告暨媒体见面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4号楼一楼云浮厅隆重召开。
电动自行车介于自行车和摩托车之间,采用蓄电池作为动力来源,一般时速达到20公里。它从1995年在中国生产出第一辆以后,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具有便捷省力、低噪音、无污染、价格便宜等显著特点,适应了人们的需求,迅速打开了市场。在人类已进入“后石油时代”的今天,节能环保的电动自行车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发展更具现实意义。同时,在构建绿色城市交通、满足国内巨大城乡市场需求方面,电动自行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4年10月10日,《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针对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的生产、销售、供油、通行和停放管理,首次做出“禁售”、“禁油”、“禁行”、“禁停”、“禁坐”等规定。同时,市法制办将于11月1日对《条例》进行立法听证。
一石激起千层浪!广东省现有的电动自行车整车生产企业超过150家,各类配套企业100余家,整车年产量超过400万辆,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国内第四,仅广州就有50家左右的电动车制造生产商。
10月28日,由广东省电动车产业联盟、广州市电动车产业联盟主办的“广东省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报告暨媒体见面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4号楼一楼云浮厅隆重召开。
出席嘉宾有广东省政府参事、广州市政协委员王则楚、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副部长、广东电动车产业联盟发起人黄镇泽、中国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起草修订专家组总执笔、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绿源集团董事长倪捷、广东省自行车电动车协会秘书长马助森、台铃集团总裁姚立、超威集团副总裁杨元玲、广东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东、广东雅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周超、新日电动车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刘文胜、绿源电动车(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松、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车胎销售总经理陶建华、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助理景毅龙、浙江慧通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等,另外来自广州东莞深圳中山惠州等地企业代表、经销商、消费者近3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央视财经频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中国网、中国消费者报、南方都市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商报、香港大公报、大粤网及广州电视台、珠江频道等媒体进行了现场报道。
见面会上,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副部长、广东电动车产业联盟发起人黄镇泽首先做了主题报告---《广东省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报告》。据黄镇泽透露,广东省现有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超过150家,各类配套企业100余家,整车年产量超过400万辆,产值约100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电动车行业第四位。他还指出,“十二五”时期,广东省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阶段,能源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进一步加剧。电动自行车作为新兴的绿色交通工具,除具备便捷、经济的消费特征外,还有节能、低碳的绿色环保属性,无疑是十分符合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发展需求。随着广东省电动自行车不断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过30万台,因此其管理备受社会关注。黄部建议,规范管理是有必要的,也希望广州能改“禁”为“管”,尽快落实《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管理办法》,对符合相关条件的电动自行车可申请进入目录,并准予登记上牌和上道路行驶。内地城市的管理办法值得借鉴。
中国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起草修订专家组总执笔、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倪捷借助十余年的研究经验、通过三个月时间完成了《电动自行车快速发展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以下简称白皮书)。在此次会议上,倪捷就白皮书的创作及相关内容进行了讲解,并饶有兴致地与多名记者进行了交流。
会上,广东省政府参事、广州市政协委员王则楚、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也就记者的多项提问进行了现场解答。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代表也表达了对“条例”的质疑及对政府的期待,并对媒体的提问传递了企业的观点。
此次会议是11月01日《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听证会前的一次媒体见面会,希望电动车行业团结一致通过媒体传递行业及消费者心声。面对“禁”“管”两难的局面,电动车行业也希望政府能全面考虑市民出行需求的必要性和行业生存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