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开窗户,就能看到一根电线从窗户外荡下去。”家住前宋巷小区的陈先生日前致电本报,对自己小区里多见的高空垂线表示疑虑,担心这些悬在空中的电线万一漏电会伤到孩子。记者为此走访了一些老新村,普遍存在着高空乱拉线给电动车充电的情况。
“空降”插座给电动车充电
记者来到南长区前宋巷小区,看见一幢楼前,一根数十米长的电线,从7楼的窗台垂下来,电线的末端是用塑料袋包裹的插线板。同一幢楼上,还有一根电线从3楼窗户垂下来,插座距离地面有一米多高,插孔已经变黑。而旁边的一幢楼上,有5根电线从高空悬挂而下,处于“随时待命”状态,大楼外墙仿若一张“电线网”。随后,记者又走访了曹张新村,高空拉线充电现象在这里也很普遍。空中摇晃不定的电线及楼道内垂下的电线,几乎都连着一个小插座或是一辆正在充电的电动车。这些电线几乎都是为了方便给电动车充电的。
在前宋巷,记者遇到一位正在充电的住户,他熟练地打开塑料袋包裹的插线板,电线的另一头通向5楼的窗台。“这样很不安全,万一遇到下雨天,雨水落到插座上怎么办?”面对记者的询问,这位居民却说:“我们充完电,就会把电闸关掉,没什么问题的。”但另一些居民不这么看,住在3楼的张女士说:“每次看到电线在自己家窗户边飘荡时,心里总很担心,家中小孩爱玩好动,如果用手触碰电线那该多危险。”另一位王女士经常傍晚带孩子在楼下玩,她就很担心孩子在草丛中碰到电线、接线板。“这些电线常年裸露在外,经历了风吹日晒,万一线路漏电,触碰上就危险了。”
前期没规划,后期难统筹
“我也不想这样,小区没有适合的充电地点,从自家的窗户拉下长线插座也是迫不得已。”家住曹张新村71号楼的王先生说,他这样给电动车充电已经两年了。前宋巷一位住在六楼的居民表示,他特意买了20米的加长电线,从高空接下来给电动车充电,“一个电瓶10公斤,抱上抱下充电实在太费事,下班回家本来就筋疲力尽,放在楼下充电只是为了图个方便。”对于这种存在着安全隐患的充电方式,多数人都道出了心中的无奈。
记者采访了曹张新村社居委有关工作人员,他表示对此也很难处理,由于小区大多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开发商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非机动车的停放问题,也没有建充电车棚的场地,导致了目前电动车充电“一电难求”。“目前小区管理也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我们只能劝说,提醒大家平时多注意。另外,还要经常定期检修。”他也指出,有的小区虽在停车棚里布置了充电设备,但充电区域有限,也难以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还有一些居民是嫌充电车棚离自己住的楼太远,明知私拉电线有危险,还是为了个人方便私自乱接电线。
电动车充电设施最好统一安装
市供电局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小区内随意拉电线容易导致线路短路并引发火灾,而且大多居民将室内使用的接线板放置在室外,这一做法容易导致接线板老化并漏电,尤其是在雨雪天极易造成漏电、火灾,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
“我们早就听说有些小区有电动车集中充电点,所以特别期待我们小区也能有,要是有的话,哪怕花点钱,我也肯定去。”这些存在“充电难”的小区居民,也希望自己的小区能有同样的便民设施。“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有些小区已经开始尝试划片停放电动车,采取包月缴费充电的做法集中管理电动车充电。梁园小区的居民吴先生说,其居住的小区一楼就有个停车棚,业主委员会出资设置了40个电动车充电设施,安装了电表,根据使用电量缴纳一定的电费。天元公寓也在三年前采用了这一集中充电方式,现在小区电动车停放、充电相对有序规范。
对此,市供电公司建议,可以由小区的物业牵头,建设一处公共停放电动车的车棚,采取统一装电源、专人负责管理、集中给电动车存车者提供充电服务,每充足一次电适当收取费用。具体价格可召开业主听证会来确定。这样既方便电动车用户充电,又减少了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