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行业热点 > 正文

用户心理关难突破是电动汽车难以普及的原因之一

2014/12/18 百度百家 阅读:8944

 

电动汽车并非一个新兴的概念,从2001年开始,中国政府就启动电动汽车科研项目。从去年开始,随着特斯拉的风靡大地,电动汽车进入普通人的视线。尤其是随着特斯拉在今年6月宣布开放其源代码专利,更让不少人惊呼,“电动汽车的时代真的要来了”。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有其电动汽车项目,并且像BAT布局移动互联网那样,电动汽车在汽车厂商内部有着无可比拟的战略地位,甚至一些自主电动汽车品牌也开始大刀阔斧,宣扬新的“环保节能”理念。

 

而实际情况也证明电动汽车近几年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发展,在一些衡量汽车质量和使用的关键指标上,电动汽车已经有了不小的突破。就以启辰晨风电动汽车为例,从电池、充电、安全三个关键性能上,足以达到电动汽车普及的目标。

 

首先,启辰晨风所采用的电池一次充电完成可以将行驶里程达到175KM以上,电池寿命也可支撑十年,这与普通汽油车相比,已经可以完全达标。并且在用户使用过五年后,启辰将按照购车时承诺的价格对车辆进行回购;

 

其次,除了政府建立的充电桩之外,启辰晨风为用户充电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第一,通过购车之后的配套服务,为用户免费安装充电桩。第二,启辰晨风在充电技术上增加了“慢充”功能,30分钟即可达到电池量的80%,如果用户长途出行,可到专营店换一台汽油车短期代步使用。

 

如果说掣肘电动汽车发展的核心因素在于发展模式而并非技术下,启辰晨风可以说通过这两个方案的投入,基本上可以解决大部分用户的充电问题,续航能力困扰电动汽车发展观点似乎也不能成立。

 

最后,在安全方面,启辰晨风诞生自全球领先的纯电动汽车平台,采用了日产全球领先、成熟的电池技术。电池拥有智能大脑,可以在危险状态下即时断电,同时自然风冷方式,去除过热的隐患,电池包采用了超高强度的钢板壳体保护,可以承受外力撞击。相比于传统汽车,这些保障足以让电动汽车处于一个安全行驶的状态。

 

伴随电动汽车飞速发展的同时,政府也给予了很大支撑。除了大面积推动充电设备的公共建设之外,还对用户进行了大范围补贴。按照今年2月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规定,纯电动乘用车在2014的补助标准为:里程80公里以上、150公里以下,每车补贴3.325万;150公里以上、250公里以下,每车补贴4.75万;250公里以上每车补贴5.7万元。

 

但是,尽管电动汽车行业现在技术完善、模式成熟、政府鼓励,但目前在普及方面并没有取得太好的成绩。以上海为例,根据之前媒体报道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上海全市充电桩共有1805个(其中电动汽车集中的嘉定示范区有865个),但全市充电桩使用率仅占6.76%,也就是有1680余个充电桩一次也没有使用过。

 

多么可怕的一组数据!这意味着,即使有再多的资源补贴和支撑,用户仍然没有为电动汽车买单的行动——即使对于那些有计划购买电动汽车的人来说。将想法变为行动,似乎电动汽车仍然没有给用户足够的动力。或者换句话来说,电动汽车作为一个新型的产业,即便不能够给汽车行业带来暴风骤雨一样的“革命”,但也不能呈现“肉多狼少”的局面——用户一边在抱怨“担心电动汽车购买之后没有地方充电”,但却在一边眼睁睁的看着1千多个充电设备缓慢的生锈。

 

而且,即使从电动汽车充电装备的地域分布来看,不少人所说的“充电站分布不均,导致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无法真正受惠”的观点也很难成立。先不说类似于启辰晨风这样的电动汽车厂商早已提供了解决方案,单就从这些充电站点来说,如果在某一区域集中然后设置成试点,在有用户接受度的情况下,不应该闲置率那么高。或许你会说用户会考虑电动汽车旅行的规划,不仅局限在某一区域,要考虑到长途行驶,但我想说的是,相信为坐飞机购买降落伞的人还在少数,大多数人在购买东西时还是不会被一个不知道会什么时候使用到的功能所牵绊,毕竟大多数用户开车一般都会在一个区域内。

 

所以,现阶段电动汽车没能够迅速普及,第一个关键在于用户的心理接受度。对于一个新兴事物,尤其是对于汽车这样贵重的物品,人们还是会倾向于采取一个更保守的策略,尤其是在固有思维的经验保护下和周围没有人的带动下——传统汽车发展近百年的时间已经让人在认知上已经根深蒂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汽车的“颠覆”,大多都在于功能完善,而并非像电动汽车这样直接改变动力装置的彻底;目前电动汽车的示范影响力还不够大,尽管政府有大面积的补贴,但政府官员、公众人物并没有起到带头作用——让普通用户成为首批购买电动汽车的“小白鼠”略显困难。

 

第二个关键在于电动汽车厂商的打法不够明确或者说政府支持的方式不对。之所以会呈现出这种看的多买的少的现象,更多的还在于用户对于好奇的纠结。而实际上,指望用户的好奇心来刺激用户的购买电动汽车是非常不靠谱的行为,虽然曾经有过很多产品就尝试过利用好奇心营销并取得成功,但想象没有人愿意将好奇凌驾于购买一个价格不菲、长期使用、生命安全的事物之上——相信市场上还是没有那么多任性的有钱人。现实情况是,电动汽车似乎除了在车展活跃之外,其余地方很难见其踪影,带动往往会是一纸空谈。

 

所以对于电动汽车的厂商而言,更多的应该将筹码压在“从众”心理上——通过一些事实带动而非口头空喊。所有人的心理都会在从众和坚守之间挣扎,但从众最终都会战胜坚守。曾经看到一则笑话用在这里非常恰当: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第三个关键在于需要时间的积累,从电动汽车市场来看,当用户还在纠结是否应该尝试的时候,找到“领头羊”的带动确会是一条不错的捷径,但时间仍然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虽然电动汽车的概念在十五年前就提起过,但真正的做到概念上的普及还是从去年开始的,仅仅一年的时间,让大家完成从好奇到购买的转化,的确强人所难。

 

电动汽车的普及仍旧需要给市场和用户一些时间,步子太大扯到蛋的痛苦我虽无法体会,但相信所有体会过的人都会有深刻的印象。不过有一个好的消息是,似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接受新鲜事物的时间也在不断的减少:蒸汽机从发明到普及经历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原子能的利用为6年,电动汽车……当然,这一切美好的预想还是需要建立在启辰晨风们的基础建设不断进步和完善的前提下。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