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随着环境保护、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峻,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我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发展,在2011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把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2015年1月11日,5辆电动汽车破冰“京沪行”长途旅行。京沪高速全线快速充电系统即将开通,全程1262千米,平均单向每50千米一座快充站,电动汽车最快30分钟可充满,再次引起各界的讨论和关注,“电动汽车到底行不行?”成为舆论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在部分领域已实现了与日美欧等国同步发展,目前我国发展电动汽车已具有消费市场规模大、制造成本低、技术取得局部突破、资源保障能力强的四大优势。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常用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有慢充、快充和快换三种,慢充一般以较小交流电流进行充电,充电时间通常为6到10小时,通过车载充电器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但难以满足紧急使用或长距离行驶。快充以较大直流电流为电动汽车提供短时充电服务,但因电流较大对电池寿命有影响,对技术、安全性要求也较高,快换则是通过直接更换车载电池的方式补充电能,快换方式最为便捷,但是需要电动汽车和车载电池实现标准化,同时还要求电动汽车的构造设计能满足更换电池的方便性、快捷性。
要推动电动汽车健康有序发展,逐步扩大市场、被消费者接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大基站的建立。整合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企集团在电动汽车领域投入的规划,加强充电桩、充电站、换电站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可在居民区、商厦、停车场安装占地面积小、布点灵活的充电桩,在高速公路上、城市主干道附近建设充电站、换电站, 利用中石油、中石化现有面积较大的加油站、加气站改建成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
二是制定完善相关的标准体系。目前,我国已发布电动汽车标准75项,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涵盖电动汽车基础通用、整车、关键总成(含电池、电机、电控)、电动附件、基础设施、接口与界面等领域,但国家标准发布不久,对市场仍在逐步规范推行中,相关国际标准正在制定中,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争夺标准的制订权,我国应继续加大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研究创新,积极参与到全球电动汽车的标准法规制定中,鼓励国内企业和世界企业开展合作,增强行业话语权,使中国产品更多地迈入国际市场。
三是加强政策的鼓励。在电动汽车的推广普及期间,政府可采取降低税费、给予购车补贴、合理制定车用电价等方式,继续加大对电动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的补贴奖励,引导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同时,鼓励企业加大对电动汽车相关技术的研究创新,进一步突破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完善电动汽车的各项技术。
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必须可持续发展。节能和环保的要求促进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展望未来几十年,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将继续发展蓄电池及先进的驱动系统,相比内燃机车辆,电动汽车基本可以达到零排放,从长远来看,电动汽车将逐步成为未来的主流车辆,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必将迎来一个清洁电动汽车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