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意见征求工作已于近日结束。这份征求意见稿在鼓励企业研究开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准入设置了严格的限制条件。业界分析指出,征求意见稿表明了主管部门对于目前处于良莠不齐现状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加强整肃的决心,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预示这一产业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大势所趋
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7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5%,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车销售市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约为4000万辆左右,有机构预测三年后将升至7000万辆。
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能源消耗加速增长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机动车燃油消耗量约占全国总油耗的1/3,这也使得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每年都在不断攀升,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为33.8%,2006年为46%。预计到2010年、2020年,机动车燃料需求分别将占到当年石油总消费的43%和59%,汽车将成为作为石油消耗增长的主要因素。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到2010年中国石油消耗的61%要依赖进口,而汽车的石油消耗将占国内石油总需求的43%,到2020年上述比率将分别增至76%和57%。
同时,环保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加大。从今年1月1日起,北京开始对轻型柴油车实施相当于欧IV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标准,提前与国际接轨,同时北京将于2008年在国内率先对新车实行“国四”排放标准,2010年国内新车销售将全面实施该标准。预计到2010年,中国生产汽车的排放控制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有望由2000年的八年缩短到五年。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据专家预计,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两者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2020年以前节约和替代石油主要依靠发展新能源技术。
10至15年应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期
可以确定的是,新能源汽车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愿放弃的市场,其真正的市场爆发期应该在10至15年后。但是,一项技术从研发到技术准备充分,再到最后的批量生产,留给中国汽车产业的时间已不多了。
据了解,按照燃料的来源划分,新能源汽车技术可分为五类:一是基于传统石油燃料的节能环保汽车,如先进柴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二是基于天然气和石油伴生品的燃气汽车;三是基于化石燃料化工的替代燃料汽车,如煤制油等;四是生物燃料汽车,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汽车;五是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目前我国采取是“全面推动、次第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对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路线图不能照搬国际模式,“因为中国汽车业属于后发产业,汽车传统发动机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研发都落后于国际,因此决定我们不能按序出牌,必须齐头并进,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完成的名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中,清晰地描绘出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路径:到2025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为50%左右,其余将是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过三轮技术研发
2001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就已经被列为国家“十五”期间的重大科技课题,经过三轮技术研发,共安排160多个课题,国家为此投入八亿多元专项资金,地方及课题单位的投入超过20亿元,参与的企业、大专院校、研究院所总数超过200家。
2004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正式实施,政策中明确提出,“汽车产业要结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和排放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电动汽车、车用动力电池等新型动力的研究和产业化,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和轿车柴油发动机技术。国家在科技研究、技术改造、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和使用。”
2006年6月,“十一五”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通过论证。其重点任务是: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和示范运行,实现混合动力汽车规模产业化,拓展纯电动汽车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代用燃料汽车的推广应用;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和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订,完善相关检测评价能力,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和投融资服务体系,构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把握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重大机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自主研发创新体系。
2006年12月,由13名成员组成的“十一五”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正式成立。这些专家来自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比例为6∶3∶4,涵盖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研究开发、车用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研究方面,以及技术标准和试验测试技术研究应用方面,主要负责落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的总体集成和技术协调工作。这一构成将有利于对项目整体技术方向的把握并促进项目实现产学研结合。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目前,电动车和乙醇燃料都获得了高额补贴。“十五”期间,中国在电动汽车研究方面投入24亿元,“十一五”期间有望增加到50亿元。对于乙醇燃料,2006年政府直接投向燃料乙醇生产企业的资金就高达20多亿元。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上海市发布了《2006—2008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进项目指南》,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层面,“十一五”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上海中标22项,上海市经委、发展改革委、科委将对项目实行1∶1资金配套。(记者张秋梅)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