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尺宽,一千尺深”,这是中国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对产品质量的理解。正是因为对这种“工匠精神”三十年的坚守,天能集团日前荣获了中国质量界的“奥斯卡”奖。
“一尺宽,一千尺深”,这是中国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对产品质量的理解。正是因为对这种“工匠精神”三十年的坚守,天能集团日前荣获了中国质量界的“奥斯卡”奖。
12月28日,由中国质检报刊社主办的年度质量“大戏”——2015“质量之光”年度质量盛典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在这场被誉为中国质量界“奥斯卡”的评选中,天能集团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荣获“年度质量标杆企业”称号,并成为获奖企业中唯一来自新能源行业的公司。
“工匠精神”
质量是全球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中国制造来说更是如此。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在公司内部一直强调,要把电池这个主业做精、做透,做到“一尺宽,一千尺深”。
过硬的产品质量是天能集团赢得市场最重要的武器。自上世纪90年代末进军电动车电池行业以来,天能就一直坚持以质量取胜。1999年,在第二届全国电动车里程大赛上,装有天能电池的电动车单次续航里程突破100公里,远超当时40公里的达标水准。一战成名的天能电池收获了市场的青睐,并就此开启了天能领军电动车电池行业的市场格局。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成为“智能制造”的比拼。而对“中国制造”来说,亟需超越量的扩张,走向质的飞跃。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成为不二选择。
天能集团再次走在了行业的前面,科技创新成为产品质量的“助推器”。譬如,在生产工艺方面,天能集团的电池生产已经实现了高程度的自动化,不仅提高了产品品质稳定性,而且环保水平也有了长足进步。
近几年,天能集团先后研发并掌握了电解液配方、电池一致性、动力电池安全性、废旧电池资源再生回收处理等一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1500 多项,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40 余项,形成了技术先进、产品结构合理、质量可靠的绿色产品结构体系,成为推动铅蓄电池行业科技进步和转型升级的标杆企业。
天能集团在发力科技创新的同时,仍然坚守“工匠精神”,严控每一块电池的品质。一个有力的例证是,天能在回收废旧铅蓄电池时,不时能发现一些使用了10年以上的“寿星”电池。
创新成质量“助推器”
天能产品创新工作从始至终,一直贯穿于自身的企业活动中。多年来,天能集团先后研发出了新能源动力电池成组技术、电解液配方技术、电池一致性技术、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技术、废旧电池资源再生回收处理清洁生产技术等一大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集团先后创新国家专利1500 多项,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40 余项,形成了技术先进、产品结构合理、质量可靠的绿色产品结构体系,成为推动铅蓄电池行业科技进步和转型升级的“绿色引擎”。
如今互联网创新成果和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的创新发展新形态。不仅给企业提供了创造价值的新路径,也改变了消费者的需求习惯,依托这一点,天能在产品和管理模式上都有了新的思路。
今年七月,天能集团倾力打造的智能“云电池”宣告投放市场,这款电池率先采用了天能独创的GPS定位技术,通过“天能云网”将云电池、互联网和用户手机连接起来,从而给传统动力电池附加了定位、管理等功能,可谓是电池行业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产品。而在十月,天能研发的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BMS)也通过了相关专家和质检单位的验证,即将投放市场。天能集团在“互联网+”的道路上已经走在行业前列,并仍在大踏步地前进。相信未来,天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还将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公开信息显示,除此次获奖外,凭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积极开拓的创新理念,天能集团获评“年度质量标杆企业”,拿到了这一中国质量界的”小金人“,这是社会对天能集团的肯定,带给天能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责任。这个奖台不会是天能的终点,而将成为天能在追求卓越质量道路上的新起点。
凭借出色的质量,“天能”牌电池此前还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浙江省名牌产品等称号,天能品牌也曾荣获中国动力电池最佳品牌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