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灵活便捷的电动自行车,本应成为解决城市居民出行难的工具,如今却因频频违章、肇事,大有演变成一大社会公害之势。?
电动车因为价格低廉、操作简单、骑行方便,又恰巧符合时下流行的低碳理念,所以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于是乎,大街小巷,送快递外卖的、上学上班的、买菜接孩子的,都涌现着电动车的身影。电动车如今就像是五六十年代的自行车那般普遍。
但是自从电动车闪亮登场,在街头劲按喇叭、狂放音乐,再横穿马路、飞闯红灯,之后连带N人、架腿飙车,这样的风头与气势,让曾经不可一世的“特权车”也相形见绌。甚至有舆论称其为新的马路杀手、马路幽灵……电动车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老大难”。
灵活便捷的电动自行车,本应成为解决城市居民出行难的工具,如今却因频频违章、肇事,大有演变成一大社会公害之势。
对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建议将电动自行车纳入机动车管理。
人大代表张绍敏:建议修订标准,将电动自行车归入机动车
河南省人大代表张绍敏说,目前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相比,无论是速度,还是空车质量,以及危险系数,都明显高于自行车。她建议非机动车的标准应该收紧,将电动自行车归入机动车行列。这样,相关部门就能用机动车的标准去加强管理。
政协委员宋丽英:建议电动自行车出售发放牌照
河南省政协委员宋丽英今年向“两会”提交了一份建议:《关于郑州市加强城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建议》。
“建议电动自行车出售要发放牌照,由销售商汇总各自销售牌照信息发送到公安部门进行备案;特别是对超过一定时速的,建议由公安部门直接发放牌照,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违章可查可究,安全上路行驶。”除此以外,她认为还应该严格进行管理,在有条件的地方开设电动车专用道。宋丽英说。
在今年石家庄两会上,多名政协委员也对电动车乱象开出“良方”,建议将电动车管理纳入机动车管理,实施“上牌”,落实安全责任和严格管理。
刘彦军委员:将电动车纳入机动车管理
刘彦军委员在“关于对电动车严加管理的建议”提案中指出,应修改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将电动车纳入机动车管理范畴,与自行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区别对待,制定处罚标准。目前在管理上,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范畴,与自行车没有差别,但大量电动车的技术参数实际上早超过了摩托车标准,已不属于非机动车,从电动车的重量、速度和事故危害程度来看,也远远超过自行车。“建议把电动车与自行车区分开来,单独进行特殊管理,或根据电动车重量、速度等分门别类,参照摩托车管理办法,制定违规处罚标准。”刘彦军说。
同时,刘彦军建议电动车挂牌,实名登记。有关部门应借鉴机动车管理办法,对电动车挂牌、登记、发照、年检等。以号牌形式确定电动车辆的唯一性,车主持车照上路。这样做便于监管,避免肇事逃逸。在事故发生涉及理赔时,也不会因为没有登记上牌而无法找到肇事方。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减少被盗的发生。
鲁玉芳委员:应从源头上治理
对于电动车的治理,鲁玉芳委员则建议“抓源头”,禁止超标电动自行车以“非机动车”的名义在石家庄地区销售,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把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家同时纳入管理,对私自卸掉限速器的商家和所有权人依法处罚。
此外,建立“能进能出”的《上牌目录》。根据河北省有关部门规定的《上牌目录》,及时对属于目录的电动自行车进行上牌管理。不定期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企业进行监管,一旦发现生产、销售没上目录或者上了目录的厂家生产不符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在《上牌目录》中予以剔除,并根据违法程度加大行政、刑事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
把电动车纳入机动车管理,真的可行吗?
在笔者看来,委员们的建议从理论上来讲,的确是有利于拨正电动车乱象,减少电动车事故的发生。只是,如果真的把电动自行车纳入机动车管理,那么就意味着日后电动自行车若是想上路,就必须办行驶证、上牌、买保险、考驾照,否则一律按照无照无牌处理,轻则罚款、扣分,重则没收车辆和拘留。这样以来,笔者不禁有些担心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未来。
电动自行车之所以能够受到广大老百姓的青睐,无非是因为其价格便宜,老百姓买得起,也容易骑。如果让老百姓为了骑电动自行车,而去办行驶证、上牌、买保险、考驾照,着实会对其生活产生诸多影响。
一来,各种办证、缴费大大提高了电动自行车的成本,使其失去了原本便捷低价的优势;再者,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范围以二三线城市的乡镇为主,使用群体素质普遍不高,甚至有很多是老年人,让他们考驾照也着实困难;此外,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这样的机动车相比,无论是速度还是动力,都是不同级别的,管理方面难免混乱;而且,电动自行车低碳环保,是能够迅速普及的代步工具,若是加强管理,则不利于绿色出行工具的普及。
普通消费者若是受到影响,直接威胁的是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厂家们。近几年,电动车自行车行业内部打价格战已经相当疲软,产品同质化的怪圈也挥之不去,市场需求趋近饱和,行业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眼前的“寒冬”尚未度过,若是再把电动自行车纳入机动车管理,无疑是雪上加霜。
综上所述,在笔者看来,代表委员们把电动自行车纳入机动车管理的建议,未免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虽然电动自行车的乱象急需整治,但是这良方要“对症下药”。
比如针对交通事故频发的问题,在法律和制度层面,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交通法,强令电动自行车遵守交通规则;此外,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的事故,根本的原因是消费者并没有安全守法的意识,基本上是怎么方便怎么来,闯红灯、抢道、超速这些现象才会层出不穷。所以,加强消费者的规则意识很重要。
当然啦,若是把电动自行车纳入机动车管理,也不是完全行不通。如果政府部门能够把补贴新能源汽车的钱,拿出一部分免费为电动自行车上牌、上照,既能实现对交通乱象的有效管理,也不让消费者花太多金钱成本,又能让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那自然是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