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打铁还要自身硬,政府要把好准入关,企业要自强不息,把人才和技术牢牢地抓在手里。
新能源车留给自主品牌的时间并不多。今年1月,德国大众集团与上汽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启新能源汽车的本地化进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向媒体表示,大众集团新能源车战略是阶段性的,第一个阶段以进口为主,第二阶段将从今年开始,主要投向插电混合动力车的在华国产。未来两三年内将进入第三阶段,在华生产纯电动车。
其实这类消息并非是新鲜事,早在两三年前,韩日、欧美等国的新能源汽车就已开始在我国布局,并大肆积蓄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为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举全力进军我国市场。但是,他们也很清楚,有过前车之鉴的中国政府和企业,并不会那么轻易让出市场,斗法在所难免。
而对于我国来说,一方面我国政府鼓励自主品牌坚守阵地,另一方面自主品牌企业正紧紧抓住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全力拼争,寻求突围。而对于外企来说,简单的合资已无法打动我国政府和企业,他们主动让出一块核心技术谋求合作来渗透和抢占我国市场已成主流,目前,德系、日系、韩系等汽车巨头均采取其办法,有的甚至直接巧借原来的合资企业进入新能源市场。但我国很多企业都在争取,希望能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但目前不太理想。
打铁还要自身硬,政府要把好准入关,企业要自强不息,把人才和技术牢牢地抓在手里。同时,在营造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环境上要向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学习,真正地从环保和发展的角度来制定政策措施。虽然目前这方面的政策出台了不少,但配套措施尚不完善,有的甚至互相矛盾,这些都需要政府从顶层设计入手,制定上下联动的政策措施,让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在国家大的战略布局下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