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数年,还将有更多中小投资创业者投身电动车这一新兴行业,在电动自行车生产、配件、营销、物流、策划、广告等领域,他们奋力追逐各自的财富梦想!
短短数年,难以计数的“胆大冒险、嗅觉灵敏”的中小投资创业者,千军万马涌入一个新兴行业——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今后数年,还将有更多中小投资创业者投身这一新兴行业,在电动自行车生产、配件、营销、物流、策划、广告等领域,追逐他们的财富梦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电动车行业生产制造领域,大量中小投资创业者集聚,生产厂商已超过1200家,配件厂商超过2300家,从业人员达100万以上,年产销量约为1250万辆,创造着每年200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难以估量的间接经济效益。
近年在一片争议声中,电动车行业已迅猛发展、欣欣向荣,年增长率高达15%-20%,这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行业人士透露:随着全国各地交通道路的发展改善,世界各地能源资源的紧张,轻便省力、环保节能,价格适中的电动自行车,还将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购买,其出口量和国外市场区域也还将不断扩大。
新兴的电动车行业,已成为中国“草根财富”中的一个新亮点!
在目前“千军万马、摸黑乱战”格局下,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个较为全局和详细的最新中国电动车行业报告——
四大方阵 各自为战
十大名牌 初步显露
目前国内上千家电动自行车厂商,已初步形成各自为战的“四大方阵”:
第一方阵,以江浙和天津板块中的强势品牌为主,比如雅迪、富士达、新日等。他们占据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并仍在寻求快速上升的通道;
第二方阵,是数十家年销售规模在5万辆以上的地方强势品牌,他们目前已在一个或数个省份里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第三方阵,是销量在1万-5万之间的品牌,这些企业应该有几百家;
第四方阵,就是大量销量在1万辆以下的品牌,这些企业大多是小规模甚至“螺丝刀”工厂,一般以组装生产为主,有的甚至是前店后厂,销售仅面向局部县市市场。这些小品牌为数众多,有的已在风吹雨打之后相继凋零,有的还在继续用低价优势获取小区域的市场空间。
而中国电动车市场,目前也开始初步显露十大电动自行车品牌。
三大产能板块,正在形成行业集群现在全国正在形成天津、江苏和浙江三大主要电动车生产板块,而上海和山东近年电动车生产企业数量也在急剧增加。
天津和江苏这两大板块,近两年发展更是非常迅猛,形成了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南北代表性板块,其中天津成为“简易款“代表,江苏成为”豪华款“发展的集中区域。
江苏板块:豪华电动车“全国看江苏,江苏看无锡”
在整个江苏形成了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等几大电动车生产集中地,但最突出的代表还是无锡。
无锡是摩托车产业发展最早的基地之一,相较全国其他地区甚至是江苏省内,在电动车行业起步较晚,在2000年左右才开始有企业生产电动车。但近两年国内摩托车屡屡受挫、城市禁摩、石油涨价等不利因素越来越多,无锡企业迅速看到了市场商机。特别是2005年当电动车豪华款在中国出现并迅速发展之时,无锡传统的摩托车企业纷纷抓住这一历史性的转型机遇,以大手笔、高起点、新理念切入电动车生产,并依托原有的摩托车销售渠道迅速占领了市场,为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气象,也相应地提高了行业门槛。
如今无锡已成为整个江苏乃至全国电动车行业发展的火车头,并不断扩张产能。目前,众星(原捷达摩托)、新世纪、赤马兔、莱宝驰、国威、新日、董氏车业等一大批企业,正在无锡投资建新厂区或引进新技术、新设备,还有一些企业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在企业周边打造自己的配套产业链,在新一轮竞争中争取进一步做大做强。
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无锡电动车产业还有很强的区域聚集优势。在整个无锡区域内,已逐步形成了以锡山为代表的电动车产业区,锡山的查桥、廊下、港下、梅村等村镇聚集了整个无锡地区80%左右的电动车整车及配件生产企业。
这些企业的紧密协作和专业化分工已达到了非常细致的程度。比如在查桥新世纪工业园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与电动车行业相关,从而形成了豪华款电动车制造“全国看江苏、江苏看无锡,无锡看锡山,锡山看查桥”的递进格局。
据统计,无锡市锡山区电动车生产企业约为186家,年总产量200万辆左右,占全国产量的1/5,占江苏省的70%,直接经济总量达到42亿。如此集中的区域生产格局,恐怕在全国也难找到第二个地方!
2006年无锡大大小小的电动车企业都赚了一个盆满钵满,并且仍然不断有大量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
天津板块:依靠“简约”成霸主
上海和天津同为两大老自行车生产基地,但随着国际化都市的确立,上海的自行车产业已相当微弱,然而天津的自行车产业只有重新转型,奋起一搏。
天津的自行车企业进入电动车行业也不算早,当上海千鹤、依莱达以及江苏的大陆鸽、和平等企业开始涉足电动自行车生产的时候,天津仍然还挣扎在自行车产业的转型边缘。
但是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天津后来居上。2005年天津电动自行车产销量达到360万辆,同期浙江的数据为250辆。这表明天津正式取代之前产销量连续几年全国第一的浙江成为了全国第一大电动自行车生产基地,并且从发展趋势来看,短期内天津电动自行车产销量霸主地位还难以撼动。
天津为什么能够后来居上?
毫无疑问,首先是天津有自行车产业的雄厚实力为基础,并形成了当地庞大自行车产业必须转型升级的迫切压力。
然而最重要的是,天津抓住了简易款电动自行车在国家标准体系中的优势地位。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体系,对简易款的发展最为有利,天津生产的类似自行车款式的电动自行车,在全国各地的市场管理中最少受到质疑和阻碍,并且其价格便宜,因此大受消费者欢迎。
目前天津除了模具和电机配套相对较弱外,其余配件能力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再加上人力成本、资源成本、管理成本等都比南方企业低,因此天津在简易款电动自行车方面的生产成本,采购成本可以做到国内最低,从而具有极强的成本竞争力。
不过在天津电动自行车的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天津的一部分电动车产品成了“低端”的代名词,当地行业门槛低也使产业格局混乱,这些都将成为天津电动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浙江板块:在失利中反思并“超越自我”
浙江作为全国最早开发和规范电动自行车产业的省份,在生产和销售方面一直处于首位。2006年1月,浙江自行车行业内还一致认为本省“电动自行车产销量连续几年全国第一”,并估测浙江2005年电动自行车产销量达到250万辆。
然而春节后,天津自行车行业协会的数据表明,天津2005年的电动自行车产销量为360万辆,天津已经成为全国第一大电动自行车生产基地,并且其后在豪华款电动自行车领域,浙江又逊色于江苏!
浙江为什么会被超越?浙江的企业开始了深刻反思。
实际上,近年浙江电动车企业在生产销售、产品创新、市场开发、品牌推广等多个方面,已经呈现出疲态,而许多浙江企业仍沾沾自喜,没认识到自身发展的问题,因而自己放弃了自己。首先是制度问题。浙江是全国最早对本省电动自行车企业进行大力扶持,对本省市场进行严格规范管理的省份,这虽保证了本省电动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但同时又使当地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不少外地企业表示浙江市场成了“当地企业不愿出去,外地企业难进来”的“温室”。
结果呆在“温室”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量浙江电动车企业,缺乏竞争力和创新机制,缺乏对外部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是,浙江本省几乎每一个地级市都有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但多数企业的年销量都保持在2-5万辆之间,年销量超过5万辆的不多,超过10万辆并且在省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就更寥寥无几。
再次是集群优势和管理协调的问题。散落浙江每一个地级市的电动车生产企业,为争夺利润丰厚的本省市场,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
也就是说,浙江现在面临的是如何超越自我,进行产业再造的问题。
浙江台州在此方面,已闪现出了一些亮点。台州黄岩,是全国闻名的“中国模具之乡”。依据传统模具产业集群优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电动车产业集群在台州近年迅速崛起。
目前台州已拥有以迪鼠为代表的电动车整车生产企业约60余家,年产销量达60多万辆,而配件企业有数百家之众,占国内电动车配件4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塑件占国内80%以上市场份额,电机和控制器占国内40%以上份额。
台州成为全国最大、配套能力最强、最齐全的电动车零配件制造中心。(未完待续)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