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小型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升温,大众对于其安全性的重视毋庸置疑。可是一些片面的安全理念还是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心理,从而走入误区。下面,小编将盘点小型电动汽车安全性的四大误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误区一:车子越重越安全
这也是消费者所陷入的一大误区。举个例子,一辆车难道往里面多塞点重物,车子就会越安全吗?同类型的两款车,一辆重,一辆轻,可能是因为前者轻量化水平不足,或者钢架的强度不够好只好做的更粗壮,往往不能说明前者安全性更好。相反,车重增加会使操控极限和制动性能下降,更不安全。
误区二:碰撞后整车变形越小的车安全性越好
碰撞后变形较大的车辆虽然看起来比较惨烈,但是因为车辆在变形的过程中将碰撞产生的冲击能量都吸收了,因此车内乘员受到的伤害反而可能较小,反之,对于变形较小的车辆,碰撞能量过多由车内乘员吸收的话,那么车内乘员的安全可能反而无法保证。因此对于变形要看客观情况和乘员的生存空间。
误区三:车皮越厚越安全
车皮厚薄会影响小碰撞的损伤,减少的是维修成本,也会影响整车的隔音和档次感,但是对于保护乘客安全,并不重要。对乘客而言重要的是钢架强度,并不在于车皮厚度。
误区四:没有防撞钢梁就是漠视安全?
很多人认为有防撞钢梁,车子的安全性就很强了。其实安全性是取决于笼式结构的设计还有架构件材料的运用。当然,有防撞钢梁当然是一件好事情,总比没有好。但是夸大了它的功效。防撞钢梁主要的作用是减少车体的损伤,对于减小小擦碰的维修成本是有意义的,但对于真正威胁到乘客的中高速碰撞没有作用。
车子的安全,取决于车体设计与钢板用料。在前后多加一个钢梁,也并没有什么用。把钢板做得很厚,也不如选一些超高强度的轻质钢板。所以消费者如果想去了解一款车是否安全,靠的不是去敲车门,而是理解他们的设计理念与取材用料,这才是一个消费者选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