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4日-15日,2017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在 “电动汽车微型化与城市微出行”分论坛中,就交通形态特征、交通结构、城市出行问题、微型电动汽车的发展作出了阐述。以下为王先进演讲实录:
非常有幸来参加此次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与在座诸位共同探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智囊机构,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致力于交通运输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积极为促进产业间融合发展贡献力量。今天我们所探讨的电动汽车微型化与城市微出行,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行业亟需应对的问题。
从国家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经过60多年的建设,尤其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在数量规模、质量水平和结构层次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交通运输的大建设大发展,国内各大城市逐步加大了城市交通的重视程度,相继确立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思路,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公共交通发展蓝图日渐明晰。由于我们在城市交通发展上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在发展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边修边堵、越修越堵”的问题,城市机动车“三高”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交通用地需求与供给矛盾问题,小汽车发展客观需求和便捷低碳要求的矛盾问题等等。因此,随着城市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的矛盾开始显现,道路拥堵、环境污染等困扰城市发展的交通问题愈发突出。政府、行业都在寻求新的模式和解决方案,期望能够有效化解各种城市交通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病”。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城市公共交通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机遇难得,发展任务繁重。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转型问题更是迫在眉睫。
转型往哪里转?无疑是通过大力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推动城市交通走向人性化、绿色化、智慧化,进而实现现代化。这又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硬件的现代化,就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用好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新技术,谋取综合发展效益;二是软件的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机制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体系下的运输效率。硬件的现代化是前提,软件的现代化是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从交通角度对微型电动汽车发展的认识
前些年,我们在做交通方面科研时很少关心汽车产业,但最近发现,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在谈交通发展时肯定会说到汽车产业。去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就有一大章节提到要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重点谈到应用推广的问题,而城市交通就是最大、最宽广的应用领域。交科院最近也在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沟通合作,对这两个领域融合发展前景抱有极大的兴趣和信心。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区别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汽车微型化、电动化发展就是交通工具的革新进步,这将成为推动城市交通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放眼未来,小型、轻量、智能、电动、共享,将成为未来十年汽车产业的核心关键词。伴随消费者逐渐走向理性,以及能源、交通、安全等问题日益显著,汽车产业最终将回归智慧交通运输的本质,实现更轻便、更智能、更安全。电动汽车与城市交通的有机结合,将成为我们未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降低城市交通污染的有效路径,而微型电动汽车对于城市交通转型发展更加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根本上来讲,城市交通发展的关键在于行的方便,并且成本支出能够被社会公众所接受。微型电动汽车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一是购买价格符合一般家庭购买“第二辆车”的客观实际,并且在购车限号政策的城市也影响不大;二是符合分时租赁、大众共享的商业模式,体现了经济、节约的原则;三是在实际使用中比较便捷,能够满足人们躲避拥堵以及节能减排的需求。近两年的市场数据也充分反映了社会公众的认可程度,微型电动汽车从2012年零产量到2013年占新能源汽车的35%,到2014年已达41%,生产微型电动汽车的厂商也在汽车大小、汽车价格、续航里程这三个因素之间不断取舍,力求整合出一套新的思路,做适合民众使用的“国民车”。
因此,微行电动汽车是交通工具适应出行方式的需求,从占有到分享,从静态到实时的绿色交通方式,通过交通需求管理和智慧交通系统在改善空气质量、缓解交通拥堵、建设可持续发展型城市方面,正发挥着愈来愈积极的作用。交通需求管理是近年来在欧美等国家兴起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当然我们要结合中国国情科学借鉴,其中有两点,一是改变交通方式,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二是均衡道路使用的时空空间。那么关键就在于我们用何种方式吸引大家,以及怎么来调配有限的资源。这就需要基于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以及交通出行需求的梯级化趋势,建立低碳便捷的城市中短途公交体系。
微出行方式,这是在汽车交通工具变化和城市交通发展下的新方式
微出行是互联网技术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以及共享经济创新下的新兴产物,是交通行业与其他多个行业的管理者、从业者以及专家学者共同推动的创新实践。
微出行方式体现了公众出行的权益以及城市公共交通人文理念,应用前沿的“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慧管理,包含公交、自行车、电动汽车等多种出行工具共享共用,以支出成本合理的普惠原则让每个人享有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从科研创新理论方法来说,微出行并非是一种新方式,而是现有交通方式的升级和优化。微出行是为实现城市交通的低碳和便捷。这也是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可以去论证、经得起推敲的一种新现象。
从经济和社会效益来看,微出行具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空间占有率相对较低,成倍降低公共空间占有率;二是提高换乘效率、缓解拥堵,低碳高效、节能减排;四是贴近民生需求,更人性化,使用成本较低,易于市场应用普及;五是体现共享共用和公共服务的理念,以社会服务利益最大化原则,实现个人出行权益与公共出行的有机结合。
在中央、国务院关于“互联网+”、“双创”以及各省市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工作深入开展过程中,涌现出网约车、共享单车、分时租赁等众多城市公共交通的创新样本,不仅仅只是理论上探索,已经成为服务社会,方便市民出行的服务方式。不可否认,市场倒逼我们在不断革新,而且是非常迅猛的改变,正在涌现的微出行方式,也在推动我们不断探索创新,运用新思维、新模式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全行业只要共同努力,尤其是汽车产业和交通行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出台更加有效的交通出行政策,不断加强探索创新,打造出微出行生态体系,树立起微出行文化理念,才能满足大众需求,提高百姓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