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行业热点 > 正文

在尴尬中前行,电动自行车能走多远?

2007/6/12 新华网 阅读:4849

2007全国轻型电动车博览会暨电动车高层论坛近日在无锡市举行。展会为参展企业间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架起了与广大消费者沟通的桥梁,推动了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

在论坛上,对于轻型电动车的多舛命运,行业专家理智分析,业内人士慷慨陈辞,一些市场经营者更是义愤填膺,对于一些地方近年来不合时宜的土政策进行了“声讨”,让人忧心的是在尴尬中前行的电动自行车能走多远?它的前途又在哪里?

中国电动车委员会主任周鹤良教授说,从1995年,清华大学研制出第一辆轻型电动车,短短十年间,我国从无到有,已发展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产业。2006年,全国2000家电动车企业共生产了1920万辆电动车,出口300多万辆,实现产值约400亿元,利税超百亿元,相关领域就业人口100多万人。目前,中国轻型电动车的产销量占全球的90%以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国。

以电动自行车为代表的轻型电动车使用简便,与其它机动车互为补充,减少了道路拥挤,比普通自行车快、省时、省力,花费少,效率高。我国电动车产业2000年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尽管受到重重封杀,但由于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量大,轻型电动车产业以每年8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轻型电动车的产量将达3000万辆,出口量达500万辆,总产值达1000多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认为,作为体制和市场夹缝中生存的新兴产业,电动车一开始就受到激烈竞争的市场洗礼,江苏新日、浙江绿源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技术创新速度明显快于其它领域,驱动技术、电池技术、控制技术、充电技术、能量回收技术等已领先国外4-6年。

在大中城市,除少数高收入者选择汽车外,绝大多数消费者面临着自行车升级的要求,轻型电动车以优秀的效率、舒适度和良好的经济性,成为最佳替代品。浙江绿源集团总裁倪捷说,目前,全国有5亿辆自行车、8000万辆摩托车、2000多万辆轻型电动车,总数超过6亿,这些从来都没有驾驭过汽车的消费者,也是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市场基础。

在石油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如何减少交通对石油的消耗,发展电动车事实上已成为最佳选择。清华大学教授伦景光认为,中国现在已不完全具备走发达国家当年产业发展道路的条件,但可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轻型电动车发展之路。一辆摩托车6-8年使用期需耗油1.8吨,如果全国的摩托车全部换成电动车,则可节油1.5亿吨,即每年可节约2000多万吨,发展电动车已成为我国节约型交通的必然选择。

多市刮起“禁电风”“污染”“危险”成借口

在电动车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一股“禁电风”刮向了电动车产业。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倩(左)在2007全国轻型电动车博览会暨电动车高层论坛上采访锡山电动车协会会长、江苏新日电动车董事长张崇舜。

2002年8月,北京市公安局发出通告,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2005年底,北京又发通告,允许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上路。

2003年8月,温州严禁电动自行车在市区行驶;2005年,珠海市人大通过条例,从当年7月起,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2005年8月,太原、福州、武汉、南宁明令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2006年厦门、广州、海口宣布禁行电动自行车。2007年1月1日起,常州市民新购的电动自行车,不能获得公安局发放的牌照。电动自行车车牌证有效期5年,到期一律作废……

全国多个城市对电动车的“禁”与“放”已经反反复复地折腾了多年。有的不了了之,有的只是禁售但电动车在规定年限之内依旧还能上路,而有些城市里电动车已经正式成了一堆废弃物。

在老百姓众多的质疑下,出台“限电”政策的当地政府及政策的支持者们有他们的解释和理由:

电动自行车正逐步“轻摩化”,驾驶员大部分未接受过正规培训,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差,极易发生交通事故。跟自行车、行人一起跑,很不安全!

中国自行车协会专家认为: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其实很高。电动车生产商绿源公司总裁倪捷解释,电动车执行国家标准进行生产,事故率远远低于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10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撞死人的交通事故。

对于电动车是否环保的争论上,电池是争议所在的焦点。“禁电”者认为,尽管电动车不产生污染,但它自身的电池就是一个污染源。

倪捷认为,“废旧电池污染”是一个极易混淆视听的问题。目前我国电动车绝大部分采用的是铅酸电池,小部分用锂电池。铅酸电池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通讯、汽车、摩托车等方面,在数量上电动车只占2.8%,按容量计算只占0.6%。铅酸电池在我国已有符合环保要求的较成熟的回收利用技术,上海、江苏等地都有专门的回收工厂,电动车行业已制定了回收废旧电池防止二次污染的行业公约,以“电池二次污染”为由限制电动车,有失偏颇。

在尴尬中前进,无锡电动车勇夺全国冠军

在一些地方刮起“禁电风”之际,曾有着“华夏第一县”之称的无锡市锡山区却默默无闻地发展着电动车产业,这个曾多次创造了中国乡镇工业经济的辉煌的地方,近年形成了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目前与浙江、天津并驾齐驱,成为我国电动车生产的三大板块。2006年,全区电动车整车产量达350万辆,占全国电动车产量的近四分之一,实现产值100亿元,约占全区经济总量的12%,不论政策如何,无锡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基地。当地充分借鉴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集群效应、品牌打造和技术创新上做文章,实现了行业质的飞跃。

强化产业集群效应,打造锡山电动车产业发展核心竞争优势。锡山在已有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电动车集群效应,通过开辟电动车产业园区、吸纳国内有影响的电动车企业入驻、举办电动车展览会等,强化锡山电动车在行业中的影响,打造最适宜电动车发展的产业环境,形成电动车发展的成本优势、配套优势和营销优势。

全力打造品牌形象,依托品牌开拓市场。锡山电动车企业品牌意识之强烈、品牌投入之“慷慨”,全国少见。仅2006年全区电动车企业投入的广告资金达到1.5亿元左右。品牌的塑造有力推动了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在锡山上百个电动车品牌中,已经有一批品牌在市场上立稳脚跟,一些品牌如新日、新世纪、千里马、雅迪等已经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成为消费者信赖的知名品牌。

推进技术创新,确立电动车的锡山质量标准。锡山电动车企业与全国几十所大专院校合作,每年诞生近200项科技专利,从整车设计到各个环节的技术研发,锡山都走在全国前列。每年锡山有上百个电动车新车型推出,一大批电动车新技术率先在锡山采用,不断提高电动车的性能,仅一次充电行驶里程,已从过去的30多公里提高到现在的100多公里,安全指标也大幅提高。

战略决定未来。2006年,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指出,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做响电动车产业;无锡市委常委、锡山区委书记徐劼也提出要把锡山打造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电动车制造研发交易中心。著名院士何祚庥等专家从概念到技术、从市场到标准的不同角度提出真知灼见,为该行业的发展出谋划策,锡山已成为国内电动车产业的“晴雨表”。

电动车瓶颈被突破环保电池成卖点

电动自行车最核心的是电池的循环寿命、安全性、成本和高效应用问题。据江苏新日电动车董事长张崇舜介绍,目前,中国的轻型电动车主要采用铅蓄电池作为储能部件,铅蓄电池所表现出的循环经济特征已经得到有效利用。目前,失效铅蓄电池进入再生铅工业的比例几乎达到100%,再生利用效率最高可达97.7%,低水平的也在85-90%。无锡的电动车厂家早早便意识到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重要性,着力于进行各类电池回收再利用,不仅减轻了消费者的负担,还降低了资源和能源消耗,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为了解决电池问题,无锡市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大力进行技术革新,开始生产新型锂电池,和铅酸电池相比,锂离子动力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的环保电池,被认为是今后电动车用动力电池的最佳选择之一。

在国内技术市场尚不成熟的现实情况下,锡山区充分发挥行政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呼应企业需求,开通“科技直通车”,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姻。加强科企合作,鼓励科技创新,无锡市不仅用行政之手推动,更从政策、税收、资金上给予支持,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环境,使科技进步有一个肥沃的土壤,从而能够有效地引进先进技术,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除了在政策、税收等方面鼓励创新,锡山区更辟出专门资金,支持创新成果的转化。不仅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还拿出2000万元,支持清华等国内著名高校把成果拿到锡山来孵化发展,无偿提供土地、厂房以及启动资金等。许多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之比有了较大上升。

建立安全环保机制促进电动车健康发展

在欧、美、日等国家,轻型电动车还停留在休闲和短距离代步上,是从属和备用的交通工具。在我国,轻型电动车是广大工薪阶层的日常交通工具,使用频度非常高。尤其是“配套大容量电池的轻型电动车”已在我国农村快速增长,充足电可以行驶60公里以上,成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谋生的交通工具。

有消息表明,目前,发展轻型电动车已成为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规划中交通节油的重要议题。按照实现20%的节能目标估计,必须达到节省和替代一亿吨石油的目标,这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新型节能环保车辆必须保持70%到75%以上。因此,加快发展各种轻型电动车,应是建设节约型交通运输体系和实现能源发展中长期战略的重要基础。

东南大学无锡应用科学与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