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行业热点 > 正文

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研发方面正面临三大瓶颈

2007/6/13 经济参考报 阅读:4823

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已起步多年,但目前仍基本停留在样品和展品阶段,距离市场推广和商业化运作还有很大差距。对此,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在研发方面正面临三大瓶颈:一是新能源汽车工业配套系统尚待完善。如一种新能源走向市场,市场可行性调查、新能源安全使用测试以及市场配套服务等都需有完整的系统支持,否则不具有操作性,而这一点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短腿”。二是我国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往往是以产品为中心,“单一化”的发展模式成本高、风险大。三是节能环保意识还未深入人心。

根据国外的经验,汽车能源多样化发展初期一般需要政府引导投资的政策。在促进汽车能源多样化研发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为此,有关专家指出,政府应从三个方面保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政府的准确引导

据了解,在“十五”期间曾经“火热”的纯电动车研究已开始淡出企业的研究视野。而近两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风头正劲的乙醇燃料汽车由于“作为原料的玉米要保证粮食食用需求”突遭国家发展改革委叫停。此外,北京等部分城市曾投入资金推广使用的天然气公交汽车,也随着天然气价格上涨面临窘境。大量投入之后又突然中止,让不少企业对于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因此,政府应尽快制定新能源汽车的中长期战略,有序指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应加强配套建设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教授认为,中国政府在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时,应当适当调整思路,从单一项目的科技攻关走向产业攻关,其力量应该首先集中于公共服务领域,先行搭建一个新的产业服务链条。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地方在推广乙醇汽油时,连相应的加油站都很难找到。”

制订出台更多鼓励性措施

要改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使消费者逐步接受认可新能源汽车主要有两个主要途径:

一是标准。从各个国家的经验来看,完善的汽车节能标准和环保标准是推进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前提。尽管我国已经于2005年7月1日开始实施了汽车燃油消耗的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但这项标准仅是限制性标准,不是激励性标准。一方面要择机出台各类燃油经济性标准,以及混合动力、气体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标准;另一方面,增加机动车节能性等级标准制定、认证和分类管理工作,符合高节能标准的机动车可以赋予节能等级标识。

二是投入。刚进入市场导入期的新能源汽车,由于其生产成本短期内难以大幅度下降,消费者一次性支出很大(如一款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费用要比相同配置的汽油发动机汽车多4000—5000美元),且在短期内难以通过节油来回收投资,单纯依靠消费者自身的节能环保意识来推广昂贵的“绿色汽车”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建立有系统的财税激励政策,来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大众消费。在购置环节,通过购置税、一次性购买补贴的财税激励政策,来鼓励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

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快速发展,亟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企业做创新的主体,产学研要更好地结合,行业组织要提供更多的信息,搭建更多的平台,消费者更加理性、科学地消费。只有进行协作,风险共担、成果共享,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才可能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张秋梅)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