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是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随着动力电池技术地不断突破,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逐渐提高。乘用车方面由最初的150km,已经提升到了400km,基本上已经解决了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 。
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是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随着动力电池技术地不断突破,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逐渐提高。乘用车方面由最初的150km,已经提升到了400km,基本上已经解决了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 。与此同时,充电反而变成了一个核心的技术问题,甚至成为中外新一轮技术竞争的焦点问题。宝马、戴姆勒、福特、奥迪以及保时捷5家车企共同宣布,将会打造一个350kW的快速充电网络,随后特斯拉也加入到大功率快充的阵营中,其新一代的Supercharger充电功率甚至要高过350kW。
如何认识这一新的变化?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了研讨,现将讨论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归纳,以作为进一步研讨的基础。
一、什么是大功率充电
1、大功率充电的概念
目前,业界还没有对大功率充电进行明确的定义。我们姑且将电动汽车搭载的电量设定为100kWh(按照每百公里20kWh耗电量计算),且充电倍率>2C(即半小时充满电)为前提条件,充电10-20分钟(与传统燃油车的加油时间保持一致),可以行驶>100km的充电功率定义为大功率充电。
2、大功率充电的应用场景
首先,乘用车采用大功率充电,充电时间与燃油车的加油时间大体一致,这样就不会长期占用车位,也不会改变用户的用车习惯,能够缓解北上广深等城市停车位资源紧张的现状。其次,商用车方面,充电时间将会直接影响到运营收益,因此,出租车、共享汽车(分时租赁等)等,对于大功率充电是有迫切需求的。
简单来说,大功率充电可以降低电动汽车的补电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二、大功率充电的优势
1、与燃油车的加油体验基本一致
目前,我国电动乘用车用的直流快充桩充电功率为40-60kW,实际充电时间普遍大于1小时,即便是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也需要30分钟,而加油则只需要10-20分钟,从能源补给的便利性来讲还不能与燃油车相比。而大功率充电(假设350kW)几乎可以实现与加油相同的用户体验,有助于打消客户的充电顾虑,增加购买信心。
2、提高了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的盈利能力
服务能力方面,比如40kW的充电桩一天的服务能力是10辆车,而350kW的直流大功率快充桩,一天就能服务80辆车。盈利能力方面,比如某国产纯电动乘用车的装载电量为30kWh,充电倍率为3C,以北京服务费0.8元/kWh为例,40kW的充电桩1小时所赚取的充电服务费为30×0.8元×3(20分钟充满,一小时可以充3辆车)=72元,而将来的电动汽车搭载的电量为100kWh,充电倍率为4C(未来可能达到6C),350kW的充电桩1小时所能赚取的充电服务费为100×0.8元×4(15分钟充满,一小时可以充4辆车)=320元。因此,当前普遍亏损的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对于大功率充电是迫切需要的。
3、有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
如果350kW大功率充电变为现实,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当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达到500km左右时,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从使用习惯上来讲已无多少区别。而且随着电动汽车生产成本的下降、碳交易、绿证制度的不断完善、V2G技术的应用,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会突显出来,届时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势必会逐渐增加。
三、实现大功率充电的要求
1、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假设未来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为500km,每100km消耗20kWh电量,整车需要配备电量为100kWh。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充电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临时补电。不需要充满,只需要所充电量足够跑到指定充电地点即可(城市内续航里程大于100km)。此种情况下按照燃油车的使用习惯,即加油时间为10-20分钟,那么充电倍率为2C即可,充电功率为200kW,我国现有的标准是可以完全覆盖的。二是完全充满。同样按照汽油车的加油习惯10-20分钟为例,充电倍率需要至少3-6C之间,充电功率需要300-600kW之间,目前我国的充电标准无法覆盖如此大的充电功率,需要重新制定充电标准。
动力电池重量和比能量方面。我国目前三元电池的系统比能量大约在140Wh/kg左右,如果要搭载100kWh的电量,电池系统的重量估计在714kg,对于乘用车来讲是不可接受的。另外,在国内目前的动力电池比能量和主流纯电动乘用车的技术水平下,对于如何有效利用车内的空间来搭载100kWh的电量所面临的挑战还是比严峻的。
充电倍率方面。在我国现有的动力电池技术水平下,已经实现了乘用车用锂离子电池3C的充电倍率,4C也在推广验证阶段,在保持高比能量的前提下实现6C的充电倍率,至少在我国的乘用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上还没有类似的产品。
电池热管理方面。由于锂离子电池的特性,低温下无法实现快充,而高温时快充会导致电池发热,因此,需要热管理系统来确保快充的可靠性。所谓热管理系统,就是在低温下为电池加热,加热到快充的窗口后再进行快充;高温下给电池降温,克服快充带来的发热问题,把热量带走,以确保电池在全气候下健康的快充。
2、对充电桩的要求
要实现大功率直流充电需要从电压和电流两个方面来提升,由此会对充电桩的设计提出新的要求。
电压方面,假设提升到1000V,GB/T18487.1-2015是能够覆盖的,但在元器件的耐压、绝缘等方面,需要重新设计。
电流方面,假设从250A提升到350A甚至500A,如果不采取冷却措施的话,电缆将会变粗许多,充电体验将更差。如果保证电缆规格不变的情况下,需要采取一些复杂的措施,比如添加特殊的冷却系统。德国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如图1所示),当线缆采用冷却系统之后,不仅温度可以迅速的降到50℃以下,而且线缆的重量、粗细程度也有所下降。
温度方面。当采用大功率充电的时候,单位时间传输的能量会增加,而温升同样会增加很多,所以需要在整个电路设计上增加更多的温度检测以及饱和措施。以350kW充电,电效率为95%为例,发热功率为350kW×5%=17.5kW,如散热不畅,可能会造成大的安全事故。在温升方面,欧洲要求在充电过程中任何点的温度都不超120℃,而日本则更保守一点,如果在充电过程中的温度超过90℃的时候是可以延长一段时间再进行保护,但如果超过120℃的时候就需要立即保护。
兼容性方面。首先是充电接口,由于GB/T 20234.3-2015中规定额定电流最大为250A,因此,采用大功率充电的充电接口到底是采用全新的接口,还是要兼容原来的接口,需要进行论证。其次,已有的通讯协议是不是能支持400A以上的电流,同样需要探讨。最后,大功率充电站应具备宽范围功率的兼容性,可以柔性、智能分配充电功率,既可以满足大功率充电需要,也能够兼容不支持大功率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这样也能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比如:Charge point已经生产出了功率可达400kW的直流充电桩,它是由若干个充电功率为31.25kW的充电模块组合而成,模块之间可以随意组合。如果想得到400kW的输出功率,需要12个功率模块组合,单枪输出即可;如果是双枪输出,则每支枪的输出功率为200kW;根据不同的功率模块组合,得到不同的输出功率。
电流速度方面。根据GB/T18487.1-2015中规定,在充电阶段,车辆控制装置向非车载充电机控制装置实时发送电池充电需求参数,调整充电电流下降时:I>20A时,最长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