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首届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召开 尚福林再提全方位监管

2007/6/22 第一财经日报 阅读:3122

尚福林: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监管体系

首届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在沪召开

李晶

尚福林表示,要学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跨越境内外市场进行并购重组、资源整合和吸引战略投资者,进一步促进企业做优做强

由中国证监会主办的“首届上市公司高峰论坛”昨日在上海召开。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上海市市长韩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治理与发展”,尚福林在论坛致辞时指出,当前资本市场生态环境和运行机制正在发生一系列的重要变化,上市公司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诚信尽责、规范自律、创新发展”,在依托资本市场做优做强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韩正表示,上海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全力推进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形成金融市场中心、金融产品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金融人才集聚中心。希望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核心作用。

尚福林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深入贯彻落实,资本市场各项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投资者的股东意识和投资理念不断增强,不同股东之间“利益相关机制”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需求为基础的市场创新活动不断开展,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

在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尚福林也对上市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上市公司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尽快适应全流通市场环境下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质量。”

要求具体分为五个方面:第一,要坚持诚实守信,自觉规范信息披露行为。必须增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树立上市公司诚信尽责的良好形象。第二,要继续提高规范运作水平,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要进一步强化内控机制,规范并购重组行为,提高并购重组效率,推动行业整合。第三,要稳妥开展创新活动,在发展中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要在进一步降低财务成本,优化资本结构的同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资本市场运作水平。第四,要主动履职尽责,逐步培育成熟的股权文化。要以维护股东权益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主动培育股权文化,尽心尽责地履行好股东受托责任,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第五,要进一步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要学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跨越境内外市场进行并购重组、资源整合和吸引战略投资者,进一步促进企业做优做强。 

围绕促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尚福林公布了证监会接下来将着重要做好的五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努力拓展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二是鼓励和吸引优质大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发行上市,优化上市公司结构。三是健全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制衡机制,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四是不断改进和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五是推进行业自律组织建设,逐步形成行政监管、法制监管、自律监管和社会监管互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尚福林最后强调,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上市公司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证券监管部门将积极、主动地加强监管,尽职尽责地为上市公司发展创造条件,推动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诚信尽责、规范自律和创新发展的机制,共同促进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


刘鸿儒:大股东优先信息披露有违公平原则

本报综合报道
规范政府行为、改革融资制度和强化法治观念、严格依法运行是营造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外部环境的三个重要因素,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刘鸿儒在昨日举行的“首届上市公司高峰论坛”上这样强调。

对于上市公司的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刘鸿儒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应当符合上市公司市场化运作的规范要求。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受到多个有关部门的管理。各有关部门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各自的政策决策,到了上市公司,就会影响其独立自主的运作。比如高管人员的激励机制是企业自己独立运作的事,但是遇到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一些规定以及财政部门会计处理和税收上的一些规定,难以推进。

他对上市公司并购的行政审批工作也提出了建议。他认为,行政审批要有效率,符合信息披露的公平原则。目前国有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还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审批,但有些审批部门没有公示标准和时间表,审批效率低下、程序不透明,这直接提高了上市公司收购兼并的成本,其间信息披露也容易出问题,而且也容易发生股价波动。

在全流通条件下,改革融资制度,为上市公司提供发展平台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刘鸿儒认为,关于如何运用定向发行方式收购同类企业的问题,应该考虑民营企业的创新要求。去年再融资制度改革后允许上市公司向大股东定向发行,将大股东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但很多民营企业本身就是整体上市的,没有大股东的资产可以利用,但是具有很强的扩张能力,希望能够通过收购兼并,迅速整合产业内同类企业。他们要求鼓励采取“现金+股票”形式向第三方定向发行,将相同产业的非上市公司整合到上市公司之中。这在国外也是通行的做法。
刘鸿儒认为,对于上市公司收购未上市资产,以何种估值方式进行,监管部门不宜直接干预过多。应该借鉴国际经验,交由市场化中介机构如独立的财务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监管部门主要是有效地监管和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

分拆上市与整体上市一样,是市场化配置资源的选择,并不是说我们鼓励整体上市就要禁止分拆上市。应尊重市场化的选择结果,国内资本市场也应该允许并创新地进行分拆上市,刘鸿儒如此表示。

他还指出,上市公司要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政府主管部门也必须严格执行。有些国有上市公司反映,每月初要向国有大股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部门报送公司经营业绩情况。在这个环节中,小股东就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大股东和相关管理部门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处于优先地位。这有违公平信息披露的原则,容易造成内幕交易,甚至影响市场的稳定发展。

此外,他对独立董事制度如何完善的问题提出建议。目前,该制度主要是“独立董事不独立”。独立是首要的,独立了才能够起到监督作用,当然也需要有适当激励。问题是独立董事的水平、责任、权利和激励如何处理好,需要进一步研究。


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
股权激励制度是人才竞争核心

谢潞锦

在昨天举行的“2007上市公司高峰论坛”上,中信证券(600030.SH)董事长王东明表示,尽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仍处于摸索阶段,各方面的制度设计还需要达成共识,但从实践经验看,股权激励对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王东明认为,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国内证券行业将迎接来自全球范围的挑战。其中,如何留住人才是提高本土证券行业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问题。 

他认为,从根本上说,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直接取决于人才的竞争,而股权激励机制则是实现上述竞争的核心。从实践经验以及海外经验看,实施长期执行的、不花费现金的股权激励制度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该项制度的建立,也是现代企业中职业经理人报酬与股东利益结合在一起的最为有效的办法。

这位国内著名投行人士同时认为,从公司管理人员道德风险等角度出发,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也是把“双刃剑”。比如,“安然事件”就是在实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后所出现的公司风险失控的典型案例。王东明认为,在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同时尤其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的约束机制,比如,强化信息披露、严格执行审计制度、加强监管等。他个人倾向于那些有着长期性质的股权激励机制,以防止引入该项制度后发生上市公司高管利益短期化的现象。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